瞄准碳达峰 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
记者:刘珊 统筹:杨磊 崔璨 发布时间2021.03.24
深圳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把自然生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底。图为大沙河出海口处,深圳湾畔风光秀美。(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摄)
3月23日上午,深圳湾公园,黑脸琵鹭正在捕食。(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摄)
深圳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是数不胜数的就业机会,是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还是一流的营商环境?
相信初到深圳的人一定会说:“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再次刷新对深圳的认知。”
新年伊始,一则“万鸟齐飞”深圳湾的短视频刷爆网络,引起众多深圳市民的关注和转发。
深圳一名摄影爱好者拍下上万只鸬鹚成群飞过深圳湾上空的画面,视频里,候鸟于海上漫步,自然与城市共生,“万鸟迁徙”在海面上奏响一首“生态交响曲”。
近年来,深圳把自然生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底,吹响“率先建成绿色低碳、美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的号角,优越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深圳引才的软实力、硬招牌。
万鸟齐飞 奏响生态交响曲
候鸟依天时而迁徙,成为地球上的一个生命奇迹。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数以亿计的候鸟成群往返。全球9条候鸟迁徙路线中,一条东亚至澳大利亚的迁徙路线,横跨整个深圳。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作为全球候鸟大迁徙的中转站,深圳湾迎来大批候鸟南归。
据深圳湾公园管理处介绍,深圳湾候鸟种类繁多,其中以鸬鹚、琵嘴鸭、反嘴鹬、红嘴鸥等数量最多。
今年春节,记者走进深圳湾公园,面朝大海,蓝天白云,暖阳倾洒在海面上,这里不仅是候鸟的栖息天堂,也是市民的休闲打卡地。
“你看,这个是鸬鹚,它们喜欢聚集在一起觅食,现在他们在捕鱼吃。”李月杨带着4岁的儿子,一边观鸟,一边给他科普。
他告诉记者,清晨当候鸟还未成群出没时,一架架相机早已在深圳湾公园的礁石上就位,“许多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早早就来到这里等候”。
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深圳湾上空列队翱翔,或水上追逐嬉戏,或飞跃捕鱼、水花四溅。刹那间,快门键与候鸟叫声此起彼伏。
“咔嚓!”
在波澜起伏的海面上,一群鸬鹚展翅飞翔,李月杨抱着儿子,一起举着手机抓拍下了这一幕。
“带着孩子一睹候鸟齐飞的震撼画面,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深圳的美丽。”李先生正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万鸟迁徙的视频,慕名而来。
除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一群身着蓝马甲的护鸟志愿者穿梭于人潮中,耐心地向海滨栈道上游览的市民科普候鸟知识,劝阻游客喂食候鸟,他们是深圳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的护鸟志愿者。在海滨栈道上,随处可见“文明观鸟,禁止喂食”的提示标语。
“万鸟齐飞,游客文明观鸟——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写照,随着生态的改善、市民环保意识的加强,相信深圳湾的候鸟将会越来越多。”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马海鹏告诉记者。
铁腕出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何深圳湾能成为赏鸟胜地,并迎来万鸟齐飞的景象?
深圳市观鸟协会副会长游侠认为,除了深圳湾鱼虾资源丰富之外,也与这几年生态环境改善有很大关系,其中,设置禁渔区和水环境治理是两大重要因素。
就在2月2日召开的深圳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门宣布,争取到2025年,深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深圳市治水攻坚效果显著。2020年,深圳湾海域水质较上年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无机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3.6%,这为候鸟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自2016年以来,深圳河(湾)流域累计投入逾180亿元,开启建设120余项治水骨干工程,最终实现流域污水全部收集处理,且出水水质总体均达到地表水准V类以上,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河流水质明显提升。
“铁腕治污是关键,我们对水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通过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等措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进行全口径排查和监管整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政府专门成立深圳河流域下沉督办协调组和监测监管评价组,对国考省考断面达标等问题实行专项督办。
一条长约9公里的红树林“绿色长城”,东起新洲河口,西至深圳湾公园,这是候鸟迁徙最爱驻足的地方。
近年来,经过生态修复,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传统基围修复为越冬水鸟的栖息觅食地,营造同时适宜涉禽、游禽及鸻鹬类等多种鸟类的栖息环境,解决了深圳湾涨潮时水鸟无落脚地的问题。
“万鸟齐飞并不罕见,罕见的是在距离深圳湾公园如此近的地方万鸟齐飞。”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助理教授蔡志扬告诉记者,深圳湾是鸟儿觅食的主阵营,鸟儿越来越靠近湾畔说明岸边食物越来越多。
自2014年5月1日起,深圳湾大桥以东特定海域设置禁渔区,全年全时段禁止一切捕捞和养殖行为。
“划分禁渔区,渔业资源明显更加丰富,保护了深圳湾禁渔区渔业资源及珍稀濒危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瞄准碳达峰 布局“美丽深圳”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是深圳经济发展路上的三条硬约束。
此前,在深圳发布的《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中,擘画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蓝图:深圳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扎实开展碧水蓝天绿地品质提升行动,切实做好碳减排工作,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精准防治大气等污染,打造高品质绿色空间……”
开局“十四五”,阔步迈向新征程,更高水平的美丽深圳如何勾勒?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碳排放达峰为核心做好工作安排,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把自然生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底,依据生态格局统筹生产生活布局,率先建成绿色低碳、美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近日,深圳印发《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下称《纲要》)。
按照《纲要》要求,到2025年,深圳生态环境质量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5年,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标杆城市。
宏伟蓝图已然擘画,2021年,深圳将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围绕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固体废物治理、核与辐射安全、自然生态保护以及环境噪声等各项民生热点环境问题,高标准编制好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强化统筹,重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深圳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深圳将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继续在国内保持领先,并且逐步迈向国际一流。
“三步走”建成 美丽中国典范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开花”,是深圳最为外人称颂的发展逻辑。
一直以来,深圳秉承生态优先理念,在地方法规标准、管理制度、市场机制、区域协作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深圳实现全市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副省级城市。
近日,深圳印发《深圳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规划纲要(2020—2035年)及行动方案(2020—2025年)》,再次成为全国首创。
据悉,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远景目标后,全国第一个正式发布的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建设纲领性文件。
事实上,深圳建设“美丽中国典范”这一规划早有信号。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了深圳“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赋予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重大历史使命。
此次《纲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深圳继续担负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先行者和拓荒牛的使命担当。
《纲要》透露,美丽中国典范建设分“三个台阶”达成目标愿景。
第一个台阶是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蓝水秀、现代宜居”将成为美丽深圳的生动写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以碳排放达峰为核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二个台阶是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绿色繁荣、城美人和”的美丽深圳将全面建成,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生态美丽河湖处处可见,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完善,实现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个台阶是到本世纪中叶,力争实现碳中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范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生态环境标杆城市。
《纲要》提出,提前15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美丽中国典范的城市范例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认为,这体现了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勇立潮头、敢于担当,是城市层面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上开展的一次积极探索,为国家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