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高原绿西宁蓝展现别样生态美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1-08-05    点击:

高原绿西宁蓝展现别样生态美

作者:曹云 发布时间:202185

 

国家4A级景区青海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

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

 

宗家沟

西宁市区鸟瞰

 

日月山

 

  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湟鱼洄游、门源油菜花……进入暑期,大美青海迎来一年中最美、最红火的旅游旺季,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生态是青海最大的价值所在,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已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心之一。

  西宁融入全省生态旅游全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特色愈加凸显。在广袤乡村,生态旅游精彩纷呈、人气指数与日俱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年度接待游客有约四成选择乡村生态休闲游。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培育了大批富民产业、优势产业、幸福产业,也取得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等综合成效。

  

  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亮点

  西宁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下辖两县五区。经过2016年至2018年集中攻坚,3个贫困区(县)成功脱贫。

  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繁荣、乡村振兴。

  时值盛夏,在湟中区上山庄村,鼠尾草、海果、榆叶梅、红刺玫瑰、向日葵、格桑花等各色鲜花华丽绽放,大地花海盛景一眼望不到边。

  上山庄花海距西宁25公里,是距西宁最近的赏花胜地,花海总面积逾2000亩。

  夏季正值上山庄姹紫嫣红、十里飘香的旅游旺季。高原乡村花海凉爽宜人,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游客赏花、拍照、嬉戏,心情格外放松。

  景区基础设施齐全,拥有七影滑道、星月牧场、亲子乐国等特色旅游项目,休闲体验以户外徒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农业等为主。

  来上山庄,随意走进一家隐没在花海中的农家院,酿皮、烤羊肉、牛肉面、酸奶等地方小吃更是分外诱人。

  来此享受清凉暑期的游客越来越多,让上山庄在短短数年间,从一个昔日的荒芜山坡、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变成网红打卡地,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9年,上山庄由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由农业农村部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目前,全市乡村旅游接待点80多个,卡阳、慕容古寨、云谷川印象小镇等被评为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上山庄、边麻沟、田家寨、小高陵等9个村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西宁依托山水资源、民俗文化、农牧产品,实施“乡村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多元开发,并适时出台《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奖励办法》,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大力培育国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

  2020年,全市重点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景区、重点村以及星级乡村文化旅游接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9个,完成投资2.15亿元。

  “十三五”时期,西宁乡村旅游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立足省内“大众游”的发展定位,深度整合、优化生态旅游资源,累计投资26.3亿元,共实施乡村旅游项目53个。

  包括上山庄在内,湟中云谷川印象小镇、大通康乐、湟源兔尔干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持续推进业态升级。

  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初步建成湟中小南川、大通窎沟、湟源日月山等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覆盖31个乡镇的121个村、辐射11.6万名群众、吸纳从业人员1.25万余人。

  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旅游在西宁渐成绿色生态、农业元素、民宿文化有机融合的大平台,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9%;综合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17%

  

  引领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714日,2021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拉开帷幕。艺术节开幕式也是青海地方特色精品美食展暨第四届西宁美食节启动仪式,全市22条美食街区同步开街。

  活动通过音乐嘉年华、美食广场等项目,让游客和市民尽享西宁美食、品尝西宁味道、感受西宁特色、享受西宁美景、感知西宁故事。

  更时尚的风潮、更多元的魅力让西宁站成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前哨阵地。代表西宁蓬勃朝气的海湖新区、体现西宁青春活力的唐道637……西宁的网红地标日渐增多。

  西宁,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十三五”期间,西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对全省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也高达55.8%

  围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按照区(县)发展空间布局,全市两县五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定位,积极实施旅游空间布局建设,强化各自优势,引领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5年,西宁相继建成海洋馆、熊猫馆和10条乡村旅游示范带等标志性文旅项目,自驾车联盟影响力持续扩大,入围全国旅游十大网红城市。

  如今,在西宁城乡各地,有看不完的美景、品不够的美食、享不尽的乐趣。

  卡阳,藏语意为“干净、纯洁的地方”,是距西宁最近的原始林区和高山牧场。

  除了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等,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还拥有神秘的原始森林和美丽的花海。

  卡阳花海被誉为西宁新八景之一,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2015年,青海省唯一一个从民企中选派的第一书记到卡阳村开始驻村扶贫,认准景色优美的卡阳村一定要发展旅游业。到2016年底,卡阳就摘掉贫困帽,成功打造以卡阳为中心的乡村生态旅游区。

  好山、好水、好村庄,卡阳村生态观光游充满活力。村里景区停车场对外承包一年就有13.5万元集体收入,景区外还建成了有120多个摊位的小吃一条街。

  在全市,生态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已形成,各区(县)代表性设施、景点日趋丰富。

  城东区的新千国际广场、中发源时代广场,城中区的水井巷综合商务区、南川河休闲带、博会温泉水乐园,城西区的力盟商业步行街、万达金街、唐道637,城北区的西宁博物馆群、北川湿地公园,湟中区的新华联国家旅游城、多巴高原训练基地,大通县的可可西里工业区、边麻沟花海,湟源县的日月山、丹噶尔古城、宗家沟等,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加显著。

  环湖赛开幕式永久落户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连续举办,国庆租车自驾游增速全国第一……西宁正以生态旅游引领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从1852万人次增至2855.73万人次,年均增长7.45%;旅游收入从195.8亿元增至372.97亿元,年均增长11.22%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站在上海援建的浦宁塔上,西宁全貌尽收眼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西宁青山环抱、碧水环绕,一幅高原山水生态之城的美丽画卷分外迷人。

  公园城市是西宁的目标。

  为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每年春秋两季有上百万人次参与全民绿化,近3年重点林业工程造林累计完成183万亩,国家湟水规模化林场完成绿化14.75万亩,6540亩园区工业用地调整为申办园博会园林绿化用地,成立10个村办林场,率先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也持续发力,在城市中心规划建设217平方公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确保各类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超过市域面积的60%,已建成一条长32公里的北山美丽园绿色生态廊道,北川河湿地公园等14个公园游园全面建成开放。

  绿化美化彩化行动成效明显,建成9条森林旅游彩色步道,形成5万平方米彩色空间。依托城市绿道、森林步道串联北山美丽园、湟水森林公园、湟水湿地公园等一批森林景点,打造国家环城生态公园。

  “十三五”是西宁建成公园绿地最多的5年,共完成国土绿化284.5万亩,建成124个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营造372处花街花桥、节点景观;十三五也是西宁空气水质改善变化最大的5年,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7.5%提升到87.3%,连续5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33.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现有国家级的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个、湿地公园1个。

  “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生态发展格局更加清晰,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3走在前列,即从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等3个维度,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走在前列,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走在前列,创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走在前列。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在思考、在发力。

  对西宁而言,加大生态保护,弘扬河湟文化,构建生态旅游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服务基地和集散中心,就是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

  湟中区田家寨镇千紫缘农业科技博览园2016年开始投资建设,当年见效,开业仅两个月就有16万人次游客慕名而来。热度之高,令人惊讶。

  在2021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期间,河湟文化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举办。在论坛上,有专家建议,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占游客总人数45%以上。

  生态旅游,西宁风景独好。

  (本版图片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