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陕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记者:苏怡 发布时间:2021年9月11日
雨后的秦岭终南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初秋时节的陕西,呈现出一年中最为多姿多彩的一面……
几场秋雨过后,秦岭暑气渐消,逶迤的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若一幅水墨丹青徐徐舒展。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绿荫环绕,翱翔的水鸟时起时落,尾翼掠过水面,划起层层涟漪,漾起粼粼碧波。
天朗气清,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灌木、乔木、草甸……绿意晕染了一道道沟壑梁峁,葱郁间映照着人们奋进的步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年多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在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实践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守护绿色家园
从伐木卖钱到巡山护林,今年55岁的徐熙南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秦岭深处的生动实践。
作为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秦丰村护林站站长,徐熙南除了巡山护林外,还要负责护林哨所、护林员日常工作的统筹协调等。担任村护林站站长16年,他走遍了秦岭南麓秦丰村辖区的每一段山岭和每一道河沟。
9月6日一大早,徐熙南准时赶到村上甘沟口位置,向中铁三局施工队再次强调林地范围、施工注意事项等,避免施工人员在建设过程中毁林。
“守好这片林子,就是守好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徐熙南说,以前,砍伐木材是村民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些年发展林下经济、旅游等,大伙儿尝到了甜头,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只要生态好,就有好收益。从被动变主动,护林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为了守护好秦岭,柞水县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县设立县级林长10名、镇级林长18名、村级林长162名,配备护林员1509名,设置各级林长公示牌101块,打通了资源管理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柞水县造林绿化3.2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
“秦岭是中华民族祖脉。全省3亿亩国土空间,其中2.2亿亩是以森林、草地、湿地、沙地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省林业局局长党双忍说。我省确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全省70%以上国土进入林长制责任体系。
牢记“国之大者”,陕西切实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最严的措施、最严的问责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以来,陕西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5%,国家森林城市达到7个,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
绵延的群山,茂密的森林,大熊猫、朱鹮、金钱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频出现,秦岭成为动物们的快乐家园。珙桐、独叶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蕙兰种群分布扩大到秦岭北麓,陕西羽叶报春时隔多年重新被发现……呵护自然,守护绿色家园,三秦大地生机盎然。
锚定“双碳”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
9月2日8时许,大唐秦岭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环保专工李静准时打开电脑,开始填报上一月企业碳排放数据。
“今年前8月,公司燃煤168.3万吨,发电39.1亿千瓦时,碳排放327万吨。”李静说,公司每年定期编制碳排放监测计划和排放报告,开展碳元素实测分析,并出具监测报告。
作为燃煤发电厂,位于华阴市罗敷工业园区内的大唐秦岭发电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其碳排放及环保工作处于行业领先,是我省唯一一家被生态环境部认定的火电行业A类企业。2020年,该公司入选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
“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交易条件,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完成。”大唐秦岭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主任高海潮说,公司每年的碳排放配额为505.2万吨,去年盈余19.6万吨。下一步,公司将加快碳排放交易步伐,以市场手段对碳排放额度进行调配。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之一。我省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起企业碳排放报告及核查常态化工作机制,现有63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均已完成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开户入市。
“碳中和将促进新的能源体系构建和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生态环境厅排污许可管理处副处长余林说。
近年来,我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低碳试点示范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实施重点减排工程1572个,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全省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改造任务。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氮氧化物减排项目70个、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项目17个、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129个、氨氮减排项目117个。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陕西、河北、吉林等7省(市)纳入试点范围。其中,陕西主要承担煤化工行业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
锚定“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余林表示,我省计划用1年时间完成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力争形成碳排放评价可复制推广经验,为建立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奠定工作基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共建美丽陕西
9月1日15时,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秦都区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吴婷和同事刘琰一起来到咸阳渭城桥中段。只见她拿起水桶,轻轻放下绳索,水桶顺河水向下游飘,不一会儿,水桶装满了水,吴婷用力拉起绳索,将水桶重新拉回桥上。
“这是渭河铁桥断面的监测点,每个月至少要做一次监督性监测,每次要在桥左右两侧顺河采样。在现场,我们要对样本的颜色、气味、温度等进行记录。”吴婷说,样本经过沉淀过滤,在实验室进行COD(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等数据分析,最终形成检测结果。
今年上半年,渭河国考出境咸阳铁桥断面水质氨氮浓度同比下降22.7%,COD浓度同比下降34.6%。其中,COD浓度降幅为渭河陕西段最大降幅。
看着数据指标不断下降,吴婷感到很充实。她说:“采样监测渭河水质,是一项很有幸福感的工作。环境好了,渭河两岸的公园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全长512公里,沿岸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渭河流域的“绿色治理”一直是三秦儿女心头的大事。关掉污水厂,引来汉江水,加固堤坝,绿化两岸,630公里渭河堤防主体全部完成,生态修复约30万亩湿地,1000平方公里的渭河生态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河流生态公园……2020年,渭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了20年来最好水质。
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要求,陕西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实行挂牌督办和交叉监测,全省26个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了“长制久清”。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汉中、安康、商洛为“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出重大贡献。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前7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4%,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臭氧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持平,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5%……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放眼三秦大地,蓝天更多了,山川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