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守生命之源 筑生态根基
作者:赵向往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3日
长江源园区是藏羚羊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藏狐
多刺绿绒蒿 彭建生摄
旱獭 樊光娟摄
大花红景天 李崇友摄
白唇鹿 徐永春摄
黄河源园区
本报记者 赵向往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
这里是藏羚羊、雪豹、绿绒蒿、雪莲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乐土,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
这里汉、藏、蒙古、回等民族文化交融,孕育传承了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和悠久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
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境内有著名的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
数亿人的生命之源
三江源因水得名,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
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长江、黄河,一江通六国的国际河流澜沧江发源于此。3条世界级大江大河起源于同一区域的地理奇观,在这里惊艳呈现。江源之水如同乳汁血脉,每年为下游的18个省(区、市)和东南亚5个国家提供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资源,是数亿人的生命之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整体划入公园范围,实现三江源头区域的完整性保护。3个园区各具特色。
长江源,以俊美的高山冰川著称。境内的“各拉丹冬”雪山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雪山,最高峰6621米。雪山下130余条冰川尤为壮观。其中,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正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冰川融水汇聚成涓涓细流,一路向东形成浩荡长江。
黄河源,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境内拥有湖泊5000多个,呈现出“千湖”奇观。鄂陵湖、扎陵湖是黄河流域两个最大的天然湖泊,两湖蓄水量16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28%。星星海保护区因有众多大小湖泊宛如天上繁星而闻名。
澜沧江源,峡谷两岸风光无限。昂赛大峡谷是澜沧江源风光的精华所在,拥有三江源区域甚至是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峡谷集中分布有世界海拔上限大果圆柏原始森林。由裸岩冰川、高寒草甸草原、灌木丛、大果圆柏林、湿地河流自上而下发育而成的垂直植被地貌景观在三江源区域实属罕见。
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原草甸,多种元素共同构成了三江源灵动而壮美的风景。这片19万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分布着1.6万个大小湖泊,湖水总面积达2354.25平方公里,湿地面积7.33万平方公里;有雪山、冰川近24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山的王国、水的世界、江河的摇篮”。其在水源涵养、蓄洪防旱、气候调节、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动植物的天然乐园
美丽而神秘的三江源发育和保持着原始、大面积的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同时拥有冰川雪山、湖泊湿地、草原草甸、荒漠戈壁、森林灌丛,生态系统之多样,生物多样性之富集,自然景观之独特,无与伦比。
三江源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其核心区可可西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全国32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之一,分布有种子植物832种,野生维管束植物2200余种,野生陆生脊椎动物27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这里60%的哺乳动物、超过1/3的植物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包括:藏羚羊、藏野驴、藏原羚,绿绒蒿、雪灵芝等。
藏羚羊大迁徙与非洲角马、北极驯鹿大迁徙,被誉为全球最为壮观的3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每年5-7月,藏羚羊妈妈跋涉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到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等地产仔,然后回迁。迎接新生命的希望之旅,每年都在上演,每年都备受关注。
雪豹是青藏高原的旗舰物种,也是草原生态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生态好转,以前难觅踪迹的雪豹也开始频繁露脸。目前,雪豹数量初步估算在1000只以上。
一生只开一次花的红花绿绒蒿,绽放于高山之巅的水母雪兔子,生长极为缓慢的雪灵芝……高原之上的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每朵盛开的花都有一个美丽故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骄傲。
江河奔流,动物欢畅。三江源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乐园,也是魅力无穷的高原净土。
生态安全屏障的新高地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对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公园充分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全面维护生态平衡。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守护好“中华水塔”。
通过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带系统治理,在更大空间上统筹加强雪山冰川、江河湖库、湿地冻土、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有力推动了生态系统持续好转。
2020年,三江源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1.9%,较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湿地植被盖度稳定在66%左右,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分别达到7万、6万、3.6万头(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展示窗口
国家公园,共建共享,始终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江源有很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基因。这里多民族文化交融,文明之美熠熠生辉,形成了珍爱自然、善待万物的传统文化。
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生前12次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勘察和巡查,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先后查获非法持枪盗猎团伙8个,为保护藏羚羊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成为可可西里反盗猎工作的前沿基地。可可西里已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部分,藏羚羊种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很多个“索南达杰”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园区内,每户牧民家庭都有一位生态管护员。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政策让1.7万多名牧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和获益者。
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民生不断改善,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展示窗口,一个各族群众共享的绿色家园、精神家园、幸福家园逐步形成。
河出昆仑、江源如帚。三江源国家公园,19万平方公里的和谐美丽自然画卷正徐徐展开,向世人展现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态保护修复的经典范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