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长沙河湖荡漾
记者:刘 麟 谢 瑶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5日
冬日暖阳下的圭塘河波光潋滟,蜿蜒而行的河湾犹如一条玉带,目光所到之处风光秀美、波光荡漾。
对于民间河长、摄影爱好者刘科来说,又是可以记录美好生活的一天,“十多年来,我每个月都要到圭塘河巡河两次,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条城市内河变化的点点滴滴,昔日的‘臭水沟’早已不是记忆中的破败凋敝,今日我们所见的圭塘河涓流秀美,是历劫而归”。刘科告诉记者,他的电脑里存储的上万张圭塘河的照片,回闪而过的是污染的退缩、树木的成长、居民的聚集和鱼鸟的归来,影像牢牢地定格了时间,记录了圭塘河从忧伤到欢快的表情,讲述了长沙市唯一一条城市内河蜕变和新生的故事。
作为长沙唯一一条城市内河,圭塘河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鸭巢冲水库一路向北,流过雨花经开区、洞井、时代阳光大道,再到红星、香樟路,在芙蓉区、雨花区交界处汇入浏阳河,是浏阳河汇入湘江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滋养着无数长沙人。
廖志华的家在湖南省植物园西门位置,今年69岁的他在圭塘河边住了40多年。“那时的圭塘河水量不大,但河水清澈,夏天和小伙伴在河里摸螺蛳。累了,倒在河边的草地上休息一会;渴了,捧起河水往嘴里送,晚上拎着一大袋螺蛳回家,炒炒就是最好的下饭菜。”在廖志华的记忆里,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圭塘河岸的稻田逐渐被批发市场和拔地而起的高楼所代替,沿线的养殖场、屠宰场越来越多,“河边大大小小的污水排放口,黄色、褐色、黑色的污水流入圭塘河,河里淤泥堆积、臭气熏天”。清澈秀美的圭塘河从涓涓细流逐步变得污物横流,被人称为“龙须沟”“臭水沟”。
2012年,圭塘河开始流域综合治理;2015年,圭塘河治理设计中引入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圭塘河的负担依旧沉重不堪。根据长沙市环保部门2012年末至2015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流域3个断面以及与浏阳河交汇处水质均出现劣Ⅴ类指标。2016年,圭塘河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作为湘江的小支流,圭塘河起着毛细血管的作用。”雨花国资集团副总经理陆文钦告诉记者,2016年11月,雨花区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以黑臭水体整治为突破口,立足水体抓生态修复。市区两级政府牵头编制《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对全流域管网、排口、地形、建构筑物、水文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水文、水质、水动力等数字模型。先后关停了沿线上百家排污企业,完成了沿线119个排口截污和智能化改造。实施了中、下游段清淤疏浚工程。建设人工湿地——羽燕湖……在一系列精准截污、清淤治污、生态引水、生态修复等举措的推动下,2017年圭塘河水体黑臭全面消除。2018年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黑臭水体治理专项督查。2019年全域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Ⅳ类。2020年年均水质达Ⅲ类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百姓的参与推进了河湖变清的速度。2017年,长沙市已建成区域内的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城市水环境大规划,从原来的理化指标衡量,到人们利用感官来判断水质优劣。这是国家水环境治理更加人性化的考量,同时也降低了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监督的门槛。雨花区委区政府顺势而为,创新落实“河长制”,在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政府河长”体系基础上,发起建立民间三级“河长”体系,与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联合发起“圭塘河守护行动网络”,推动综合治河工作。
2018年,民间河长“红黄蓝”护卫营成立,许多对圭塘河怀有深厚感情的群众,主动申请加入“民间河长”队伍,在环境保洁、宣传文明理念、监督护河等方面出力,成为“护河先锋”。民间的积极参与推动了圭塘河改造的速度,从生态补水到岸线改造,从底泥疏浚到生态重构,圭塘河湿地功能化被引入城市内河的治理当中,圭塘河开始变得更加湿润,河岸也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圭塘河的完美变身,是长沙市守护城市青山绿水净土的一个缩影。素有“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湘江北去、靳江滔滔、浏阳河湾、龙王港流……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2017年,长沙推行“河湖长制”,以“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为主线,建立治水兴水管水的长效机制,实现从“有名”到“有实”“有力”“有效”的全面转变,让碧水清波在河湖荡漾。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共投入200余亿元用于市管河湖综合整治,全市四级河湖长巡河湖共巡河湖409163人次,四级河湖长解决问题4248个,市管河湖水质明显好转。截至目前,全市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3年的80%提升至100%,51个市控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