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两会上的“长江故事”:修复生态岸线 守护江豚微笑
记者:徐珊珊 钟升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2日
江苏省正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永葆长江母亲河的生机活力。 泱波 摄
中新网南京1月22日电 正在南京举行的江苏省两会上,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长江大保护,就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进一步加强长江岸线保护,守护江豚“微笑”等建言献策。
长江江苏段总长433公里,岸线1169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市,为江苏提供了80%的生产生活用水,为沿岸民众提供了鱼米之足、舟楫之便、岸线之利。
江苏省正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永葆长江母亲河的生机活力。 泱波 摄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江苏人对于“母亲河”的“身体健康”,也更加重视。据《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1年,江苏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巩固提升沿江岸线整治成果,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
相比起报告上的文字描述,伴江而生的江苏人的感受更为直观。在曾经江水浑浊如铁锈的“铁黄沙”沙洲,常熟市放弃了为打造现代化物流基地而投入的16亿元人民币,将荒滩变为向日葵、池杉、女贞等争奇斗艳的“网红”生态岛;“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拆除沿江低效码头企业、违章建筑,清退生产岸线,在还岸线以生态美景的同时,将工业遗址打造为工业遗址记忆公园;南通五山滨江风光带通过关停“散乱污”企业、拆迁民居和“非居”,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曾经“脏乱差”的江岸成为“城市后花园”,获评当地首个国家森林公园。
江苏省正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永葆长江母亲河的生机活力。 泱波 摄
但是,江苏对于长江岸线的保护并未止步于此。本次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针对下一步工作及不足之处,纷纷建言献策。
在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盐城市副市长蒋巍看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长江干流岸线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值得关注。
蒋巍认为,要坚持水陆统筹科学构建岸线生态保护新格局,改变“重岸轻滩”思维定势,科学规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重视岸线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功能,对自然保护区、水质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蓄滞洪区、水源地保护区、不稳定岸线等分类施策,充分考虑水生动物栖息地、河流生境、滨江湿地等生态功能,加大保护力度。
江清水绿“豚”自知。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的全力推进,多年不见的江豚又开始活跃在长江江苏段。目前,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仅约1000头,正处于最关键的“保种”阶段,随着《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江豚自然保护区也随之升级,江豚也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为一级。
“江苏要通过加强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努力保护其重要栖息地。”农工党江苏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中指出,目前,江苏已经建立了南京、镇江两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为延缓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衰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功能区划分不合理等问题。
提案中建议,实施江豚自然保护功能区调整,扩大核心区面积,细化保护区管控措施。在核心保护区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禁止一切干扰自然环境的建设活动。在保护区边界设立醒目的标志,严格规范船只的航向、航线和航行密度。在长江江豚活动频繁的水域设立警示牌,提醒过往船只注意避让,并要求航道内低速、有序通行,禁止鸣笛、排放污水。令长江江苏段成为江豚的安心家园。
2022年,江苏省将纵深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着力解决“重化围江”等问题。深化“美丽岸线”建设,巩固扩大岸线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成果。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严防长江非法捕捞反弹,有效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