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双碳”目标 各地奋力争先
记者:王迎霞 魏依晨 王祝华 张蕴 刘昊 过国忠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7日
“双碳”,我们在路上。日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中,记者注意到,“双碳”“蓝碳”等字眼不仅成为今年代表委员讨论的热词,更是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诸多。
江西:省人大立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江西人大立法走在前列。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陈惠龙介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确保地方立法与时代同步伐,不少立法工作已然先行,其中就有“双碳”。
江西,是全国唯一“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森林面积达1.55亿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去年11月,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这是我国省级人大首个关于“双碳”工作的决定,规定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和公民5个方面责任和9个方面措施。
“它对于动员全省力量参与、推动和有效落实‘双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
海南:海洋碳汇研究领域抢占国际制高点
2022年,海南将研究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
“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1月2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海南省省长冯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一方面,海南将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校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试点。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碳金融,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海南路径”,基本完成重点区域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地方标准、启动首批试点,推进赤田水库流域生态补偿等机制创新试点。
另外,海南计划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
“作为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在发展蓝色碳汇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海南省人大代表毕华建议,“十四五”期间,海南要以大力发展蓝色碳汇为重要抓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青海:政协委员建言三江源湿地固碳研究
“三江源的五大圈层具有重要的固碳能力。保护和恢复三江源湿地,对抑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在青海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青海省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永为“双碳”建言。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区,湿地面积达814.36万公顷,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然而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三江源水文变化、河势演变、泥沙迁移、荒漠化、湿地植被退化对沼泽湿地系统保水固碳能力产生了威胁。气候条件恶劣、监测数据缺乏等原因,又导致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张永坦言。
张永认为,应开展三江源湿地资源本底调查与动态变化分析,构建集成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物联网传输、模型模拟的三江源湿地碳通量立体监测体系。他还建议,将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重要研究成果推广利用到青海省温室气体减排与碳交易等具体实践。
广西:一体推进“减污、降碳、优生态”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广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广西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将继续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广西深入实施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快防城港、贵港、梧州、百色、玉林等5个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梧州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个以上绿色园区、20家以上绿色工厂。
与此同时,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推广绿色建筑,推动绿色低碳产品认证,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
江苏:常州要当好绿色发展的“领航者”
“我们要聚力生态文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把常州打造成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常州代表团团长、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
去年来,常州在“双碳”循环背景下,重点围绕建设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陈金虎说,常州北濒长江,更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觉守护好“一江碧水”,举全市之力让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常州将深入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坚决落实‘十年禁渔’,全面实施洮滆片区全国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同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积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陈金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