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林海卫士”王德朋:
守好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记者:赵丽梅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4
在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腹地,驻扎着一群“林海卫士”,他们也被称为“火疯子”,哪里有火,他们就扑向哪里。90后森林消防员王德朋就是其中的一名“林海卫士”,他和队员们一直守着大兴安岭这个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他说:“守护好它,不能让它出一点儿问题。”
作为应急管理部内蒙古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政治指导员,多年来,王德朋穿越火海、抗击洪水,每一次战斗,他总是那个开路先锋,火势越猛,他越勇,近4年,他参与过不下30次救援行动。
近日,王德朋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说:“我只是一个代表,我背后还有千千万万森林消防员,不仅我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我想,他们都是让人民满意的森林消防员。”
森林大火像火车一样快速“驶来”
2019年6月1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金河林场、莫尔道嘎、阿龙山、根河等多地发生森林火灾。据统计,当天大兴安岭林场一共发生了18起火灾,起火原因为雷击火。
王德朋说,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尤其是无人区的火灾,大多数火灾都是由雷击产生的,有时看似晴空万里,一个干雷下来,就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当时,王德朋所在的中队负责火势最为激烈、地形最复杂、条件最艰苦的金河秀山林场火场东南线。在向火场挺进的过程中,王德朋看到,火场上空浓烟遮天蔽日,不时翻滚出红色的“火舌”,火势异常凶猛。同时,火场的植被是高山偃松灌丛,含油量非常高,一遇到火就着,一着就大,“是出了名的难打难救”。
他们抵达火场时,热浪扑面而来,浓烟呛鼻,救援人员几乎很难前行,周围被密密麻麻的偃松灌丛包围着,原始森林里没有路,他们只能用割灌机开路。然后,再用风力灭火机扑打火线。
一天凌晨,火场火势迅速蔓延,迅速形成一片“火墙”,王德朋和队员们站在巨大的“火墙”之下,显得尤为渺小。王德朋作出判断:“人不可能直接对‘火墙’进行扑打,需要开辟隔离带。”
当时,救援人员已经连续奋战多时,进入了疲劳状态,但他们必须要与火线赛跑:一队消防员负责堵截火线;另一队负责开辟隔离带,火线一度就要追上隔离带。
火焰烧到隔离带的时候,火势有所减弱,消防员迅速采取“一点突破,强行推进”的战术,王德朋说,那种情况下只能“强扑”。他带着队友们连续扑打火头,最终,实现了对火线的快速封控。在救援时,王德朋和队友们成功转移了林场6名被困人员,疏散群众20余人,守护林场的平安。
连续奋战60余小时后,火势被控制住了。截至2019年6月22日16时40分,所有火场全线合围。王德朋说,这是队伍转制后打赢的第一场“硬仗”。
王德朋经历的最惊险的一次火灾发生在2017年,当年5月17日11时50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那吉林场发生森林草原火灾,过火面积8400余公顷。
王德朋记得,这场火灾救援中,林内小气候风向发生突变,大火直接“跑”到了队伍的大后方,大有将森林消防员包围之势。他回忆,当时“森林大火像火车一样快速‘驶来’,发出呜呜的声音”。
经过预判,王德朋提前让所有扑火的救援人员撤到隔离带,成功实施紧急避险。之后,他们再次返回火线进行扑打。9000余人经过三天三夜全力扑救,火场外线明火才被全部扑灭。
矢志林海中 保护好祖国的“绿色长城”
这些只是王德朋所扑救的森林火灾的缩影,与火灾抗争是王德朋和队友们的常态。
王德朋所在的莫尔道嘎大队七中队有另一个人们更熟悉的名字——奇乾中队,该中队成立59年来,在全国唯一集中连片未开发的94.7万公顷原始林区守了2.1万余个日夜。
每当林区发生森林火灾,这支队伍常常是第一个出动、第一个参战、最后一个撤离。
他们驻守的这片区域又被人们称为“林海孤岛”,这里一年约有6个月大雪封山,冬季甚至面临零下53摄氏度的极端低温考验。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已是难事,他们还要在此练就一身扑火的本领,更是难上加难。
极寒的情况下,不少基础设施需要经常保养、抢修。作为中队的维修能手,奇乾中队的“司炉工”王震为保障队友们日常生活和训练的正常运转,连续9年春节不“敢”回家。
无人开采的原始林区意味着没有路,也意味着充满着未知的风险。王德朋和队友们常常是靠着“铁脚板”丈量森林,快速抵达前线。与王德朋一样,很多森林消防员练都成了“山里通”“活地图”。
王德朋希望,在每一次救援中,能够带着所有队员平平安安地到达任务地域,非常圆满地完成救援任务,然后安安全全地返回。
如今,面对“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任务要求,王德朋和队友们需要学会更多、更强的本领,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王德朋说,奇乾中队的消防员一定会守护好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祖国万里“绿色长城”。
扎根边疆、矢志林海中是很多森林消防员共同的选择。王德朋说:“不仅我们中队,还有很多的基层单位驻守在祖国的林区,我们每一天都在面临着未知的危险,想守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守好我们所要保护的这片林海,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最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