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松辽奔腾 激荡振兴发展不竭动力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2-10-03    点击:

松辽奔腾 激荡振兴发展不竭动力

作者:张士英 任爽 刘勇记 陈坚 李层 芦猛 发布时间:20221003 04版)

辽宁省铁岭市辽河支流凡河新区段风光 光明图片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入海口红海滩 光明图片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上空俯瞰松花江两岸。傅强摄/光明图片

  【江河印象】

  九月末的长白山略显微凉,乘车绕过72道弯,登顶主峰,碧蓝天池出现那一刻,一切烦恼抛之脑后。

  水流从长白山天池西北溢口飞泻而下,形成68米的瀑布。高处远眺,河流犹如白色的飘带在深谷中飞舞,被称为白河。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向北约1500公里,在大兴安岭支脉的伊勒呼里山中有一条南翁河,则是松花江北源嫩江的起始段。

  作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松花江与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芝瑞镇马架子村的辽河一起冲积出松辽平原。两大江河流经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诞生了无数个新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如今,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东三省转方式、调结构、闯新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江河两岸,激荡着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

悠悠江河 润泽沃野良田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金灿灿的水稻一直铺展到天际,微风拂过,稻浪滚滚。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俯瞰,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稻田画,吸引游人到此打卡拍照。

  “又是一个丰收年,预估亩产575公斤。”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看着眼前这片高产田,谁能想到,10多年前,这里曾是低产的涝洼地。“政府修建灌渠引来松花江水灌溉,‘井水变江水’让土地上‘补丁’一样的钻水井、晒水池,都变回了耕地。有效耕种面积增加了2%。”

  “江水温度高且富含微量元素,提升水温积温,让土地‘减肥’,水稻提质。”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羽介绍,2013年这里建立了国家级的水稻节水灌溉试验重点站,开展水稻灌排节水研究。目前,每亩水田用水量由原来的900立方米降至460立方米,节水近一半。

  富锦市位处松花江下游,因这条母亲河的浇灌,让富锦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富足锦绣之地。2021年富锦粮食总产达到63.8亿斤,实现“十八连丰”,粮食产量连续6年位居全省之首。

  在富锦市西部松花江南岸,锦西灌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锦西灌区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我省‘松江连通’工程首个项目,工程总设计水田灌溉面积可达110万亩,去年4月开闸放水,现已有两个乡镇受益。”富锦市水务局水利工程管护中心主任王军说,目前测算,江灌水稻比井灌水稻亩增产100余斤。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松辽流域耕地面积约5.6亿亩,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随着松原灌区、尼尔基下游灌区等水利工程建设,流域灌溉面积达到1.88亿亩。源头活水润泽东北“大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三角洲,除了秋粮丰收带来的收益外,水稻田里,蟹、虾、鱼又为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作为辽河入海口,盘锦市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提出把稻田养蟹变为蟹田种稻,同时在稻蟹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摸索“稻蟹+虾”“稻蟹+鱼”等稻渔新模式,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一直保持“中国河蟹第一市”的领先优势。

  目前,盘锦的河蟹养殖面积已经发展到160万亩,今年的产量预计达到7.85万吨,产值40亿元。

  中秋节假期第一天,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酱香小院”里人流如潮。“做酱,水是关键,俺们用的可是东辽河源头清冽甘甜的泉水。”大酱坊老板杨润兰捧着酱坛子给游客介绍,“这叫‘笨酱’,你闻闻香不香。”

  水润山村,靠水吃水。依托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安北村做起水文章,改善村庄环境,挖掘源头文化,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转型 振兴步履铿锵

  走进吉林省吉林市江城广场,市标雕塑摇橹人高高矗立,仿佛向游人倾诉着吉林市与松花江的不解之缘。

  江水自城西南而入,犹如弯弓,成反“S”形穿城而过,流经50余公里后,奔出城外,逶迤东去。吉林市因此得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市”,又名“北国江城”。

  吉林化纤的生产车间内,雪白的原丝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变为黝黑的碳纤维,成为不惧高温、坚过钢铁的“新材料之王”。全市现有碳纤维研发及生产企业1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户,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不仅以“黑色黄金”碳纤维为首的新材料产业蓬勃生发,包括电力电子、冰雪旅游等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吉林石化公司投资339亿元建设吉林省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十三五”末达到216户,是“十二五”末的4.2倍,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亿斤……白山松水间,吉林市交出产业发展的新答卷。

  在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一台台“磕头机”正规律地上下摆动,不远处一大片光伏板正源源不断给采油厂供应清洁能源。

  “兴隆台采油厂目前在93处站场用上了‘绿电’,投运7.5兆瓦光伏建设,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50吨,相当于种植了49万棵树木。”辽河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忠兴说。

  辽河油田稠油比例高、开采难度大,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面对加油增气与节能降耗的结构性矛盾,辽河油田打破传统高耗能生产模式,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近两年,通过加大节能降耗和绿色替代力度,辽河油田生产能耗总量、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1.1%10%

  沿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向北,曾经的滩涂地上高楼林立,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哈尔滨新区设立,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挂牌,在松花江北岸,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以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汇聚。

  17个项目签约,奇安信、腾讯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哈尔滨新区……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2022世界5G大会,哈尔滨新区收获颇丰。

  哈尔滨新区工信科技局局长万勇表示,引来头部企业发展数字经济,将助力哈尔滨新区产业振兴,更重要的是利用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为龙江中小企业赋能。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哈尔滨作为全省“四大产业”集聚区和主阵地,扛起省会担当,奋力为全省振兴发展打头阵。

  2021年,哈尔滨新区386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同比增长77%;科技型中小企业859家,同比增长62.38%

  数字的背后,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撬动下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哈尔滨新区在国内率先试行“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改革:用“承诺代替证明,信用代替跑腿”,将十多种许可从原来所需的多个环节、要件和时限降为了“零”。创新推出的“无感续证”新模式,让企业在“无感”状态下实现了许可延续。

水清岸绿 百姓吃上生态饭

  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的辽河封育区内,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追逐嬉戏的飞禽,吸引大批游客到此游玩。

  “2005年,辽河还出现过断流,没封育的时候,到处都开荒种地,施肥打药,常见的酸得溜、婆婆丁都没有了,鸟儿也特别少。这几年眼见草长起来了,各种鸟也飞回来了,一到节假日好多外地人来玩。”昌图县长发镇王子村村民刘峰打小在这里长大,亲眼见证辽河的改变。

  辽河是辽宁省最大的河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的多个县市,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汇入渤海。

  辽河干流昌图段总长64.35公里,主行洪保障区面积4.3万亩,已全部退耕还河,形成了辽河保护区生态廊道。2020年在原封育基础上,增加封育面积2.65万亩。辽河干流昌图段河滩地植被覆盖率达到100%。

  “你瞅,这水多清,水草都看得清,你们旅游一年来一次,我天天逛公园。”在佳木斯富锦湿地公园,船夫李长吉开船带着游客观湿地。

  2005年,政府开始退耕还湿,保护湿地。“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咋能说退就退。”起初,李长吉一万个不同意,在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下,他一点点转变了观念。

  湿地公园开放后,他谋了份开船的工作。“没承想,还吃上了生态饭。”李长吉指着远处说,那边原来是我家的地,现在成了鸟栖息的地方。

  秋日里的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长白岛湿地公园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人行栈道干净整洁,文化长廊引人驻足,江边沙鸥翔集。

  “原来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荒岛。改造后,为老百姓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场所,要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给居民带来的改变,那就是‘幸福感’!”吉林省吉林市通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德洪说。

  2018年,吉林市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通过水利部验收。抓住这一契机,吉林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松花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长白岛水生态修复项目,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为群众建设幸福河湖。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长白山下,松花江畔,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升级。今年6月到9月,“心往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松花江旅游季陆续展开。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白山市接待游客14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17亿元,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3万人。

  (本报记者 张士英 任爽 刘勇 本报见习记者 陈坚 李层 本报通讯员 芦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