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奋力书写新时代绿色答卷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2-10-19    点击:

守好大秦岭 护好黑河水

奋力书写新时代绿色答卷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

发布时间:20221019

黑河

黑河“护水人”获奖集体合影。

黑河“护水人”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黑河“护水人”利用无人船开展工作。

黑河“护水人”开展日常巡查。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秦岭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源于秦岭主峰太白山的黑河,水量充沛、水质清冽甘甜,作为陕西省西安市最重要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黑河被誉为西安人民的“母亲河”。黑河全长125.8公里,每年平均向西安市提供饮用水约3.8亿立方米,供水量占比超过76%,是西安市名副其实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为了护好这一“生命线”,有一群“孤独的人”,他们常年工作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不畏山高路远、不惧烈日严寒,日夜呵护着这一湾碧水,只为西安人民能够喝上那口干净的水。他们就是秦岭深处的“护水人”,他们都来自西安市黑河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总站(以下简称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

2022年,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背后都有哪些故事?他们如何用初心践行使命?奋力书写了什么样的绿色答卷?

有信仰,有力量,建立水源保护“红色联盟”

“我现在定的目标就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除了每周一参加集体学习外,我们坚持每周三、周五组织自学。虽然我们平均年龄比较大,但是我们在学习上是认真的。”“看,我的学习强国排名又进了一名,最近的四人赛都是满分。”……这是每周一集体学习前大家经常会交流的话题。

近年来,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坚持党建引领,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抓手,开创“每日学习一小时”“黑河大讲堂”等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增强政治修养为根本、以提升工作效能为目的的“比学赶超”平台。

年轻同志悉心聆听老同志讲述工作经历和方法经验,老同志虚心“请教”年轻同志新兴技术和设备使用……“终身学习”已成为这个集体闪亮的标签,全站人员年均政治理论学习笔记达8万余字。正是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全体人员在学习政策理论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学习方法技术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在学习先进中涵养为民情怀。

为了争取更多力量参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牵头建立起职能部门、各级政府、驻地企事业单位等多方联动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红色联盟”机制。坚持“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中心工作联促、党员队伍联建”的“五联”工作法,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水源保护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他们主动深入“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单位,为企业解决环境治理难题,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六稳”“六保”陕西省帮扶企业典型案例。

此外,他们还给农户和过往游客送去印有节水护水标语的环保布袋、围裙、水杯等实用物品,进行环保宣传。就是这样,他们一桩桩地为群众解难题,一件件地为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一起,筑牢饮用水源的生态安全屏障。

无私大爱的公仆情怀、朴实忘我的工作作风与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铸就了这支优秀的水源地生态环保铁军队伍。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是秦岭深处“护水人”赤诚初心的写照。他们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坚韧执着,守好大秦岭、护好黑河水,让西安的“政治河、经济河、生命河”源源不断地流淌。

迎朝霞,送星辰,每个人都为使命而战

奉献的脚步不会停止。这支队伍里,每张沾满泥土的脸上,都写着愿为使命而战。

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清运队队长庞凯红,负责水源地垃圾清运。冬季漫天飞雪、山区行车险象环生;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肆虐,垃圾臭不可闻。在崎岖的山路上,他每天往返近200公里,年均清运水源地居民生活垃圾900余吨……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多么繁重的工作,他从不叫苦叫累。

2017年,108国道大面积塌方,庞凯红想到山里群众的生活垃圾不能妥善处理,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着垃圾车绕道300多公里也要清运。那个时候,为了能第一时间将生活垃圾清运干净,他有时连续驾驶四五个小时后又马上投入转运工作,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也不愿停下脚步,总是留给大家一个挥汗如雨的身影,以实际行动感召着身边的人。这样的绕道清运工作,他坚持了一年多,直到108国道彻底畅通。

深夜,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水质监测室灯火通明,张召宏身旁的筐子里放满了大大小小20余瓶水样。“这是我们今天刚采集的支流水样,为减少外部因素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数据精准,我们一般采集完水样就立即开展水质检测、编写报告。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迎朝霞、送星辰。”张召宏说。

一年四季,水质监测人员总是背着仪器,拿着专业工具,徒步在山间河边,追溯每条支流的源头,研究水流的生态变化,年均分析水质数据2000余条,只为能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依据。

躲滚石,翻山崖,背后艰辛不为人知

黑河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达1481平方公里,点多线长流域广,监管任务繁重。不论严冬酷暑,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每年人均都要巡查20000多公里。遇上雨天,特别是大暴雨,一路山体滑坡随处可见,山上的滚石猝不及防就擦身而过,让人心惊胆战。然而,这支生态环保铁军队伍却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水源保护第一线。

汛期暴雨过后的短暂晴朗日子里,108国道上落石随处可见,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执法人员马晓峰像往常一样开展巡查。“暴雨过后容易产生道路塌方、山体滑坡,我们要第一时间排查环境风险隐患,掌握灾害损毁情况,及时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减少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可能对水质造成的影响。”马晓峰说。

突然,在车辆行驶的正前方约50多米处,山上滚落了300立方米方—400立方米的石块,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车速再快一点,后果不堪设想。滚石、塌方是他们巡查路上的家常便饭,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过后,他们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甚至乐观地开玩笑:“我们巡查要勇闯三关,滚石关、翻山关、绕行关。”乐观的背后,是他们肩负着千万人口安全饮水的责任心。

西安市周至县曾是全国黄金生产五十强县。黑河饮水工程开工后,陕西省严禁水源地沿途矿产开发。但仍有非法采金现象,采金废水一旦流入黑河,水中的化学物质就会超标,这也给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那个时候,这群黑河“护水人”常年转战各个沟沟壑壑,按照地域寻找污染源头,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有一年冬天,经过多方排查,发现光头山山顶有疑似非法采矿行为,6名黑河“护水人”立即向光头山奔赴而去。

光头山,海拔约2887米,一条土路盘旋而上,因常年气温低,山上树木不生,所以俗称“光头山”。他们到达山脚后,背着不多的干粮徒步而上,连续爬了4个多小时才到半山腰,每个人都很疲惫,又饿又渴,干粮也不敢大口大口地吃。虽然是寒冬腊月,汗水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服。齐江学、庞凯红等同志那会儿还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脱了上衣,坐在雪地,吃一口馍、吃一口雪充饥解渴……下山的时候,由于山坡陡峭,每个人拿一根木棍做缓冲,生怕速度太快,冲下悬崖。就是这样,黑河“护水人”一次次上山下山,终于将那些非法采矿点打击殆尽,消除了黑河水源污染的最大隐患。

草为伍,兽为伴,勇敢面对日常危险

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是黑河“护水人”对这份事业永恒不变的初心,一代代的守护和传承保障水源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最大的幸福”的真谛。

坚守奉献,与花草为伍,与鸟兽为伴,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铺洒着他们的年华与热血。“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加安全、更加干净的黑河水,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就是要把守护绿水青山放在首位,为此,我们义不容辞,无怨无悔。”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站长王宏启说。朴实的话,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也彰显着勇于担当的初心和使命。

由于黑河流域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从黑河源头到金盆水库的河道长度超过100公里,在这100多公里的流域内,设置了3个分站,分别距离西安市黑河环保总站25公里、60公里、82公里。

距离最远的厚畛子分站,张喜平从设站之日就在这儿工作。在他的印象里,这里就像是一座孤岛,日常巡查过程中,走几个小时都碰不到一个人。除了生活不便,危险也无处不在。手电筒、木棍、工兵锹……这些装备在日常巡查中必不可少。到了夜晚,野猪、羚牛等动物经常来分站“做客”。夏天蛇比较多,张喜平和伙伴们通常会带上木棍驱赶蛇,并找来旱烟叶和烟袋油制成“驱蛇包”防蛇。“蛇闻到这种味道,就不敢来了。”张喜平笑着说。

“多次想调他们回总站,张喜平等老同志们坚决不肯。他们说熟悉这里的情况,早已和秦岭深山融为一体,每个犄角旮旯都已烂熟于心,而且这么多年早已经习惯了,还是让年轻同志少吃点苦。”王宏启说,他们这种坚守奉献的作风,深深感染着年轻同志们,也让这支队伍意志更加顽强、作风更加硬朗、团结氛围更加浓厚。

抛青春,洒汗水,黑河水质常年为优

近年来,黑河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离不开黑河“护水人”付出的青春、汗水和“智慧大脑”。

他们加强水质科研攻关,形成水体特征指标、藻毒素产生分布等多项研究成果;依托多种技术监测手段,形成了全时段、全流域覆盖的水质监测预警体系;联防联控,打造政府、单位、群众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坚持铁腕执法、联合执法,持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年均清除各类水环境风险隐患300余个。

同时,在推进实施科技化、精准化防控措施方面,对水源地保护区实现最大化视频监控覆盖,将因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水源污染隐患降至最低。并联合驻地单位常态化备战、开展应急演练,锻造出一支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水环境安全应急队伍,使黑河饮用水水源生态安全屏障坚如磐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黑河水源地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特别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要污染物浓度年均值较“十三五”期间又有明显下降,水质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朝受命,夕饮冰,护好西安人的“生命河”

沙梁子分站的梁鲁,曾靠着馒头和辣椒酱连续坚守山区56天。也是那一年,由于长期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如今,虽然他的腰再也直不起来了,可是他挺拔的身姿却永远印刻在代代黑河“护水人”的脑海里。

齐江学,孩子生病他却赶不回去;57岁的毛屯高,兢兢业业巡河近20年,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无数脚印;胡小利、张玮,每天驾车往返百余公里上下班,家对她们来说更像是旅馆,却挡住不她们扎根黑河、奉献黑河的炽热之心......31名黑河“护水人”连续奋战36个昼夜开展志愿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筑牢了水源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地群众深受感动,自发赠送了“服务村民抗疫情,践行使命做表率”的锦旗。在这场守护与被守护,依靠与被依靠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支队伍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将“人民满意”作为终身的追求。

就是这样,他们一桩桩、一件件,用朴实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用青春、汗水和智慧践行着“人民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解难题、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