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川渝协同发力共建“无废城市” 承载创新固体废物治理模式的期待

文章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日期:2022-12-05    点击:

川渝协同发力共建“无废城市” 承载创新固体废物治理模式的期待

 

记者:李茂佳 2022-12-05 18:40  来源:封面新闻


近年来,川渝两地大胆探索跨省市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起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协同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商的新体制,推进毗邻地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和跨省市协同应急处置固体废物。

川渝为何要共建无废城市,具体怎么建,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封面新闻对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提升固废收运能力和综合利用率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川渝两地深入落实联防联控机制,深化拓展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联合打击固危废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携手共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共建创造了条件。

https://pics4.baidu.com/feed/359b033b5bb5c9ead87e3cf0f659eb0b3bf3b3fb.jpeg@f_auto?token=0448c795de69046e4f8c5eed59d472b2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签订《关于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四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协议》与《四省市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中心城区)作为国家“11+5”试点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治废新路径,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又将重庆市中心城区和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等8个市列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今年6月,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上,川渝两地表示将围绕主导产业,坚持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等世界产业集群,共建全球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和国家重要医药基地。

这说明川渝两地产业趋同和互补,可共建多项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推动固体废物设施共建共享和跨区域协同应急处置固体废物。川渝两地多位生态环境专家均表示,毗邻地区可深度统筹谋划无废城市共建工作,着力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固体废物填埋处置量。

https://pics7.baidu.com/feed/78310a55b319ebc4ffea770fa14692f71f171604.png@f_auto?token=df305ee5fb4b1abc626fe36576e6e0bd

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厂房,工人们正在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

三年分三步走 纳入规划、搭建平台、深化政策

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工作主要分三步走。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共建纳入重要战略规划。202011月,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签订了《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无废城市合作协议》,从强化顶层设计、加快能力建设、推动资源共享、推动信息互通、联合科研攻关、加强联防联控等方面入手,在全国率先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思路。

2021年,川渝两地协同推动无废城市共建写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22年,无废城市建设又纳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此外,无废城市建设的要求也被写入了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

其次是主动搭建无废城市共建平台。2021年,川渝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多次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联席会议,围绕共建工作计划、重点内容、指导性文件编制、典型经验、示范工程等进行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切实突出川渝两地特色,为推动无废城市共建走深走实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主动邀请生态环境部固体司、部固管中心、中国环科院和川渝知名专家为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出谋划策,从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和全民共建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增强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

第三是拓展深化无废城市共建政策引领。两地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将重庆市全域和四川省成都、绵阳等15个城市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体系。从工业、农业、生活、建筑等四大领域、五大体系、十项任务开展无废城市共建,建立健全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多方面创新 涉及管理模式、机制、帮扶团队

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厅、局相关负责人均认为,川渝无废城市的建设,承载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固体废物治理典型模式的期待,包含了四方面创新。

创建跨区域固体废物协同管理新模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从区域协作角度促进资源要素协同配置、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固体废物协同治理、监管能力协同共享、治理技术协同研发和环境效益协同分配,推动原料和固体废物在产业链、供应链上首尾相连、闭路循环,构建固体废物领域横向耦合、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的生态产业链。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联合开展固体废物领域生态环境差异性评估,无废城市共建成效评估以及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关键技术研发、示范。

https://pics7.baidu.com/feed/838ba61ea8d3fd1fc4d131591b2e781494ca5f60.png@f_auto?token=d714bcfea8b7567a3990bd5fc68d70e6

环保企业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

首创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白名单制度。川渝在全国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实现利用处置能力设施区域共享,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确保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目前,两地已直接审批白名单内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近5万吨,平均审批时限由1个多月压缩到约5天,转移种类由3类增加至9类,企业数增加至70家,覆盖城市(区县)40余个,许可审批量达14万吨。

首建跨区域共建五大机制。两省市联合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机制》,形成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决策、协调、执行上下贯通的三级运行机制。根据《共建机制》,川渝两地将每半年轮流主持召开一次省级联席会议;组建共建指导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征集无废城市共建宣传口号和logo;推进利用处置设施、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等成果共享;合力打造无废集团等示范项目。

率先组建跨区域联合指导帮扶团队。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召集两地城市管理、循环经济、农业农村等各领域的100余位专家,联合组建指导技术组,围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施共建共享、统一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技术帮扶、绩效评估,组织毗邻地区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相互咨询审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