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甘肃对标“高质量”
记者:宋喜群 王冰雅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5日
一入冬,祁连山便静了起来:一望无际的苍松裹上了银装,劲挺中透着娴雅;冰层下的小溪尽管泠泠流淌,但多了几分柔曼的羞涩。这才是大山该有的样子!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涵养孕育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与河西绿洲共同构成了阻止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南侵的防线。
过去,这条“生命线”遭遇过“毁容”……
祁连山生态修复问题,牵动着共和国领导的心。在党中央领导下,当地各族群众持续展开了修复生态大行动。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果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肯定,同时也提醒道“要继续爬坡过坎,实现高质量发展”。
又是三年多过去了,祁连山情况如何?
“祁连山进入了生态向好、稳定恢复的阶段!”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宗省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李宗省的依据是:保护区内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甘肃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扎扎实实的整改措施。
甘肃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督察检查和“回头看”;对各级各地年度考核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修复严抓”的防控治理体系。
2021年6月,张掖市祁连山林区法院宣判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判定被告人谢某某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异地造林32.05公顷。原来,谢某某在黑土沟焚烧纸钱时,不慎引发火灾。而该区域属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7月,谢某某补种林木14万株,完成了法院判决的补植复绿任务。
“通过多年的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社会公众已经凝聚起保护环境的共识,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该案的主审法官陆军介绍。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协作。
前不久,祁连山雪豹漫步、豺群追捕岩羊的珍贵画面在网上被热捧。“这几年,白唇鹿、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明显增多,表明祁连山生态环境逐年向好。”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酒泉分局副局长董众祥告诉记者。
祁连山生态,最关键的问题在水。多年研究发现:祁连山约80%的出山径流来自海拔3600米以上的冰雪冻土带,祁连山区25%左右的降水由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局地再循环水汽贡献。
过去,祁连山区分布着多个不同层级的保护区,同一生态系统长期执行不同的保护标准。“酒泉分局与肃北县政府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北县盐池湾片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管委会,强化协作配合。”董众祥介绍,酒泉分局跨地区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
祁连山是当地原住民的母亲山,只有把当地的农牧民纳入保护力量、实现“生态民”治理模式和“社区共管”机制才能实现祁连山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甘肃推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建设的意见》对此有了详细擘画,提出,到2025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到2030年,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
冬日的大野口河清澈蜿蜒,岸边树木林立。“通过这几年对72.7平方千米监测区的观测发现,祁连山的生态环境确实在好转,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这一切,与各族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倾力保护有关。为了最大限度保护草原,老百姓不但停止了淘金、挖矿,还调整养殖结构、减少养殖数量。譬如,山丹军马场,采取了6个月草场放牧、6个月圈舍养殖的模式……”祁连山森林生态站副站长敬文茂告诉我们。
他特别强调:“这个‘清’比‘清澈’多了一层含义——说的是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少了。”
在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控信息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179个生态环境问题点位的热力图。“这些红色坐标标注的是整改点的具体位置。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整改问题的对比监测,建立了环境问题半小时预警、两小时处置、两天内核查、执法监察全程跟踪督办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生态环境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张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