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绿水青山看邢台​ 千年古城展新颜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3-01-06    点击:

绿水青山看邢台 千年古城展新颜

作者:赵娟娟 发布时间:202316

绿满邢襄,水润古城。国家森林城市——河北邢台打造新时代城市宜居环境,让百姓共享“生态福利”。图为邢台城市绿肺达活泉公园

天然氧吧森林公园 王春果摄

七里河暮色 王云摄

绿色太行(天河山)

前南峪生态沟 胡华摄

  这里拥有3500年建城史,是华北历史第一城;

  这里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走出了闻名全国的“太行山道路”;

  这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这里就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守敬故里、河北邢台。

  近年来,邢台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生态增绿工程,在城区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等方式,不断提高绿化覆盖面积,拓展绿色空间,推进各类公园、绿地建设。如今,“一城山水半城林”的生态邢台,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域共建 绿满邢襄

  邢台地处冀南,东临大运河,西依太行山,三分山地,七分平原,西部山区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从巍峨的太行到广袤的平原,从蓬勃的城区到美丽的乡村,经过多年努力,邢台20个县(市、区)、1.2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已初步建成以林木为主,乔灌草合理搭配,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森林城市生态格局,全市林木覆盖率由2015年的26.7%提升至现在的35%

  城区增绿。围绕“绿美邢襄,水润古城”总体目标,邢台以绿色为基调、彩化为特色,大力实施增绿添彩工程。4600多亩的邢台园博园,从昔日采煤塌陷区到今天的“城市之肾”,成为生态文明的样板;1006亩的达活泉公园,林茂树绿鸟语花香,成为华北城市中心区域面积最大的公园;全市16个县城全部获评“省级园林城市”,其中威县和南和区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主城区及16个县城平均绿化覆盖率达42.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6平方米,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五彩缤纷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太行披绿。“战太行、绿太行、美太行”。邢台市把加快太行山绿化作为全市生态建设的重点,一茬接着一茬干,先后实施了大造林、经济沟、生态经济示范区等治山绿化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邢台特色的“太行山道路”,涌现出前南峪、富岗山庄、栾卸、绿岭、红石沟等一大批治山典型。目前,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达48.2%,其中深山区在75%以上。针对浅山丘陵区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邢台市大力推广独创的“郝氏造林法”,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现在“郝氏造林法”已成为省级标准,在太行山、燕山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

  平原扩绿。邢台田、水、林、路、渠一体化推进,形成网、带、片、点相结合的高标准平原森林网络体系。以河渠、乡村路为网,高标准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建成完善的农田生态防护体系;以公路铁路为带,两侧绿化累计完成造林36万亩,县级以上道路全部建成了每侧50100米宽的林带;以荒沙、荒地为片,成方连片营造生态林和特色经济林。特别是抢抓国家实施储备林项目的机遇,新建储备林40万亩,目前,建设模式、成效均走在全国前列;以村庄绿化为点,实施街道、庭院、游园和环村林绿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如今,4994个村庄似颗颗绿美珍珠镶嵌在邢襄大地,其中,37个村庄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125个村庄荣获“河北省森林乡村”称号。

  全面推进 森林健康

  一草一木汇成森林城市,一山一水演绎生态文明。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邢台用心呵护森林健康,让大地更绿,城市更美。

  提升森林质量。邢台在城乡绿化工作中,遵循乡土树种优先和多树种搭配原则,优选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和全冠苗造林,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加强对现有林的抚育经营,优化林分结构,注重森林绿地有机覆盖,多措并举提升森林质量、强化生态功能和碳汇能力。全市乡土树种种苗使用率达到90.91%,创森以来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5.44万亩。

  加强森林保护。在森林火灾防控上,强化队伍建设,严查火灾隐患,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多次在全省排名第一;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飞机防治和人工防治相结合,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3.4%;在资源管护上,每年组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乱采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等涉林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全市生态安全。

  弘扬森林文化。邢台在创森过程中,注重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让广大群众乐享自然之美的同时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在各类公园增设科普宣教设施,开设生态课堂、生态场馆,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场所设置生态标识系统。同时,全市共完成古树名木普查32650株,全部建档立案。确定“国槐”为市树、“月季”为市花,在城乡绿化中广泛应用。此外,围绕创森主题,邢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热爱森林、保护森林的热情高涨。

  绿色成果 全民共享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今天的邢台,满眼翠绿惹人醉,绿色成果人人共享。

  公园绿地抬步可至。邢台主城区共建成各类公园绿地208处,公园游园绿地遍布城区,免费开放,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2%。市域内大型生态休息场所星罗棋布,20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3.6%。所有乡村均建有一处以上的休闲游园,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态福利。

  绿道绿廊惬意生活。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七里河带状公园,林水蜿蜒相依,这里不仅是一条绿色长廊,也是一条风景长廊。邢台市共建设绿道650公里,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810米,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享受城市“慢生活”。

  生态产业兴农富民。邢台把增绿和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全市经济林面积达171万亩。内丘“富岗”苹果、临城“绿岭”薄皮核桃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信都区的板栗、宁晋的鸭梨、新河的大枣、巨鹿的金银花、柏乡的葡萄、清河的山楂、威县的梨等,都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同时,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邢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产业,建成6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4个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0个风景名胜区。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9.4亿元。

  邢台创森织锦秀,一城山水半城林。创森,美了城乡,富了百姓,改变了生态。一座环境优美、绿色宜居、天蓝水碧的邢台,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邢台,也将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砥砺前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邢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都 专题攻坚 石山增绿

  信都区浅山丘陵区土少石多,干旱贫瘠,林木稀少。为此,信都区开展专题攻坚战,造林23.6万亩,成活率在95%以上。

  政府主导。实行政府统筹,集中绿化治理,成活后移交集体、个人管护,并全部实行工程管理,统一规划、公开招标、专业队施工,提高造林成效。

  多元投资。将造林绿化与全域旅游结合、与乡村振兴结合、与优势产业发展结合,进行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社会投资,3年来,累计吸收社会资金逾3亿元。

  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创新完善造林新技术。探索实施多种生态治理模式。秉持“寸山必治理、寸水必拦蓄、寸地必绿化、寸草必保护、寸石必利用、寸山变寸金”和“山当耕地种,树当庄稼管”的精细治理原则,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三效并举,成效明显。

  威县 多措并举 全域绿化

  2022年以来,威县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总体部署,以“固绿、增绿、护绿”为重点,以实施“村庄绿化、河渠绿化、农田林网、其他造林、森林抚育及退化林修复”为抓手,以持续强化“全域绿化”为推手,有效推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作为平原县,威县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栽植千年古树、建设千年古城、打造千年水系,传承千年文化”,通过巩固和推动“五网合一”(水网、绿网、路网、产业网和旅游网),为生态环境建设注入活力。截至目前,县域林木覆盖率为28.38%,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1平方米。威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袁庄村被评为全省100个“美丽乡村”之一。

  巨鹿 增绿添彩 统筹推进

  近年来,巨鹿县以建设森林城市、生态宜居为目标,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实施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城乡绿化、特色经济林建设等绿化工程,全县森林总量持续增加,林木覆盖率17.18%2019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在城区绿化上,巨鹿县坚持增绿与添彩并重、点线面统筹推进,并充分绿化美化街角、沿街小游园,结合南环、西环和洪溢河生态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城区绿道网络,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3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2平方米。在乡村绿化上,结合裸露地表覆盖和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村庄“四旁”绿化行动,对村庄环村林、游园、道路、空隙地等宜绿化区进行美化绿化,村庄绿化率达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