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湖长大了更美了
记者:余 健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5日
“截至2022年12月,呼伦湖水面面积扩大至2237.5平方公里,水量达134.9亿立方米。”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窦华山兴奋地说。
素有“草原之肾”之称的呼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系周边草原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水清岸绿的呼伦湖便吸引了鸿雁、天鹅、蓑羽鹤等多种珍稀鸟类前来驻足停留,呼伦湖也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近年来,呼伦湖水位与水面面积稳中有升,干涸15年的新开湖重新开始注水,松哈拉湖等3处小型湖泊湿地与呼伦湖恢复连通。呼伦湖的水质也稳定保持在合理目标区间,流域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
2013年至今,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加态势,鸟类由333种增加至345种,鸟类种群数量增加近万只;鱼类由32种增加至39种,哺乳动物由35种增加至38种,体现出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来自鄂伦春自治旗的李麟,第一次看到呼伦湖便赞不绝口。他说,在呼伦湖,各种美景都异常清晰,比平时看到的绿草更绿、天空更蓝、湖水更清,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远远望去,宛如镶嵌在草原深处的“蓝宝石”。
如今美丽动人的呼伦湖过去也曾消瘦憔悴过。2002年开始,由于受持续暖干气候影响,呼伦湖来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水位下降、蓄水量减少。2012年湖面由丰水期的2300多平方公里缩减到1750平方公里,蓄水量严重下降,水质也逐渐变差。
从小生活在呼伦湖畔的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达赉苏木布尔敦嘎查牧民满达亲眼见证了湖水的萎缩与恢复。3年前,他辞去工作,回到牧场,安心做起牧民。在做牧民之余,他主动对呼伦湖周边进行监测和实地调研,记录鸟类变化情况。他说,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社会各界和牧民群众勠力同心共同守护。“随着近年来一系列修复和治理项目的实施,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满达说。
呼伦湖重现生机与活力离不开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类项目的扎实推进。窦华山说,多年来,呼伦贝尔市把呼伦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头号工程”,遵循“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最大限度削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坚持自然恢复,从生态补水、体制建设、环境整治、科学研究等方面落实了多项保护与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呼伦贝尔海邻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姜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恢复,呼伦湖从曾经的浅水滩变成像海一样的湖,尤其到夏季,这里水草丰茂、湖波荡漾,野生动物择地而栖,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希望有关部门在做好呼伦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考虑充分发挥呼伦湖水资源特有的优势,发展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让生态友好更加可持续。”姜军说。
随着保护治理工作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呼伦湖的生态特性、水质成因与演化规律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现阶段呼伦湖依然存在鱼类种群结构不合理、水体中度富营养化等问题,仍需我们坚持力度不减、干劲不松,不断将保护治理工作推向深入。”窦华山说。
据介绍,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全面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科学精准施策,持续抓好呼伦湖保护治理。到2025年,力争流域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提高,生态安全屏障地位得到巩固,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得到完善,切实稳定水量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河湖。
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保护治理工作中的环保科技支撑机制和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既抓当前、又管长远,在呼伦湖流域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现阶段我们正继续推进总投资为11.375亿元的控源截污、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科研监测等4大类19个项目,持续深化保护治理措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297亿元。”窦华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