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从荒漠到林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关雪昭 孙亭文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6日
“以前我们这里经常是黄土漫天,有时候甚至有沙尘暴,家里如果开窗户,屋里就会一层土。现在完全不同了。”同朋友到新疆阿克苏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散步的迪力木拉提·努尔艾合麦提这样告诉记者 。和她一起来的邹亚茹也表示,她“从高中开始就经常和同学来这里纳凉,明显感觉到这里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
阿克苏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昔日一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抗击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的最前沿,如今这里成功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进位于阿克苏的柯柯牙纪念馆、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探寻阿克苏筑牢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足迹。
“我十几岁就来到这里,见证了柯柯牙从戈壁荒滩到绿色林海的转变。”在柯柯牙纪念馆里,护林员陈立祥说,“现在的柯柯牙,真的很美。”
上世纪80年代,面对狂风肆虐、黄沙弥漫的极端恶劣环境,阿克苏地区的干部、民众在柯柯牙开展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工程。
“从前,沙尘暴一来,在室外大家互相根本看不见,环境非常恶劣。现在,防风林长起来了,柯柯牙林海里还种植了苹果、核桃等经济林,900元(人民币,下同)就能承包一亩地。我家里也承包了七八亩地,由老婆管理,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元。”陈立祥说,他对这片林海很有感情,要继续做护林员照看这片“绿色长城”。
陈立祥所说的“绿色长城”,是一道宽47公里、长50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于一体的“林海”,面积已达115.3万亩。
30多年的植树造林,期中的艰辛、困难,后来者只能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一幅幅黑白照片记录的画面以及陈立祥那粗糙的手纹去了解,去感触。
“曾经的戈壁滩、沼泽地,通过我们系统化的治理,让‘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成为现实。”阿克苏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蒋峰介绍说,“现在公园内分布有1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栖息着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2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特别是到了冬天,湖上面密密麻麻停驻和活动的全是候鸟。”
记者注意到,公园里很少见到路灯,蒋峰解释说,这正是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同其他公园区别最大的地方,“我们这里不做亮化处理,公园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大可能减少光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
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阿克苏市西北侧,水源来自多浪河分支。过去,因为泥沙沉积经常导致河道堵塞,加之周边砂石料厂的过度开采,造成植被破坏,污水横流。自2016年起,当地先后启动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建设,通过开展水网连通、水系清淤、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性措施持续“增绿”“扩容”,占地5700亩的湿地公园的水域面积由原来的40%增至60%,共有大大小小22个湖泊。
为吸引更多游客,园区内还设置了水上乐园、垂钓区、观景台等游玩设施。蒋峰表示,现在园区的日均接待量可以达到两三千人次,今年预计能突破130万人次。
正如柯柯牙建设者誓言所说,“无论再难,也要在柯柯牙植树,阻挡风沙”,现在的阿克苏人继续坚定不移地传承和践行这样的绿色理念和坚韧精神,书写荒漠绿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