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愈能力显著提高 生态屏障功能明显增强
宁夏“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张唯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日
日前,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宁夏“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宁夏将突出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布局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建设,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构建“一河三山”生态空间格局。
随着“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的持续推进落实,宁夏按照自然保护区、生态关联区、生态延伸(展)区3个圈层,部署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三山”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果,生态自愈能力显著提高,生态屏障功能明显增强。
据了解,宁夏积极将“三山”生态保护修复融入国家战略,相关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提速。近年来,除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外,贺兰山、六盘山生态屏障建设也先后进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黄河重点生态区矿山修复三类工程纳入国家“双重”规划。同时,贺兰山、六盘山山水工程先后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40亿元,黄河上游风沙区(中卫)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吴忠罗山地区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等项目相继入选国家试点示范工程。
据统计,2020年以来,全区累计落实资金89.85亿元,启动实施子项目354个,“三山”生态区域内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国土综合整治51.48万亩,营造林30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180万亩,治理退化草原43.87万亩,保护修复湿地45.9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49平方公里。
继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中国特色十大典型案例后,在今年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和第十二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上,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分享,使宁夏治理生态的“好声音”全面唱响。
此外,宁夏自然资源部门还通过组织开展闲地、废地、荒地整理,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国家统筹,两批次获得资金72.92亿元,将其中三分之一用于乡村土地整理和生态修复,一体化推进“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全面振兴。在社会化治理路径探索过程中,宁夏将目光聚焦深化改革创新,在贺兰山东麓、泾源县等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生态保护修复模式,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拓宽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投入渠道,为“三山”生态保护修复赋能更多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