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筑稳“龙江塞罕坝” 绿色愿景成真

文章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3-10-30    点击:

杜尔伯特


筑稳龙江塞罕坝绿色愿景成真


记者:刘楠 李民峰                发布时间:20231030


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提起大桥屯,鲜为人知,但一说起蘑菇屯,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

蘑菇屯早先没有蘑菇。治理黑龙江的西北风口,大桥屯人种树1万多亩。在森林植被的涵养下,大家惊喜地发现,林中沙土里长出了松蘑、油蘑……现在,村里有50多户采蘑菇专业户,年年都有不少收获。

没有西北风口大会战,哪里来的绿色银行屯里的老辈人说。

曾经沙进人退 如今绿色长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杜尔伯特被称为西北风口,狂风肆虐,黄沙漫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度不得不向风沙屈服。

杜尔伯特地处我省西部科尔沁沙地边缘,属于半干旱地区,是全国90个完整沙区县之一,各类沙地面积达588万亩。境内八大沙地、两大荒坡全长89.8公里,让人退避三舍。

2002年,程地房子屯被风沙吞噬,当地政府实施生态搬迁。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生态移民后,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大会战打响了。

1958年新店林场成立,到1978年开展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再到西北风口大会战,杜尔伯特人对肆虐的风沙发起了总攻。

2001年,杜尔伯特治理西北风口工程正式打响。很多植树志愿者还记得当时生态大会战的震撼场面:每天1000多人参战,造林人数累计超过16万人,打了350眼抗旱造林井,投资超过3.8亿元,树种也从一两种发展到现在的20多种。

杜尔伯特几代造林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全县植树造林108.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3%增至13.6%,草原生态修复59万亩,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17.1万亩,年均释放氧气44万吨,森林资产评估总额约170亿元,生态系统服务年收益达7.5亿元。

再次回到曾经的家园,原程地房子村民王振江满心感慨。狂风和黄沙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层林叠翠的树林,西北风口变成了绿色屏障原先瞅哪儿都是沙滩、沙包、沙岗,现在瞅哪儿都是一片树林。老百姓种地,种啥得啥,不种二茬。

如今的杜尔伯特,西部沿江地带沃土连片、稻香鱼跃,中部草原水草丰美、牛壮羊肥,东部湿地万鸟翔集、景色秀丽……272个自然屯实现绿化全覆盖,成为黑龙江省率先跻身百万亩沙地人工林的县份,先后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全国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三北工程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绿色银行释放生态红利

跑风地”“扫碱场一去不复返,高产田”“黄花海”“绿色银行成为这里的新标签。从漫天黄沙到绿荫蔽日,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给杜尔伯特带来了可观的生态红利。

位于西北风口的敖林西伯乡永发村大桥屯,乐享风沙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蘑菇屯。每年9月,大桥屯村民就仨一群俩一伙去村边的密林里采蘑菇,外出务工的也跑回来加入采蘑菇大军,一个月下来,赚个万八千的,稀松平常。

位于西北风口的连环湖镇白音诺勒村莫古台屯,成为知名中药板蓝根的新家。这里的村民从2006年初步尝试种植,到如今,莫古台屯已经拥有板蓝根专业种植合作社,今年全村种植板蓝根5000多亩,预计年收益将达1000万元。

前些年,别说种植板蓝根了,啥都长不好。现在环境改变了,满地的板蓝根,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平均300斤上下,一亩地纯收入2000块钱。村党支部书记董柏林说。

凭借着良好的生态基础,杜尔伯特构建了五大种植带纵横交叉的种植体系,粮食亩产最高达到吨粮,获评全国产粮大县称号;六大类养殖铺就点面结合养殖范围,推动两牛一猪一羊一禽一鱼多元养殖同频共振、综合发展,畜牧业年均产值53.69亿元,获评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全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示范县称号;水产品年均产值10.2亿元,获评中国大银鱼第一县、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森林覆盖率、村屯绿化率分别达到13.6%100%,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建成了景区景点25个,近5年接待游客10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

一幅龙江塞罕坝的愿景蓝图,正在悠扬的蒙古长调中徐徐铺展。杜尔伯特人在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美化家园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绘就美丽中国建设的龙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