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厚植生态本底 书写绿色答卷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3-12-12    点击:

厚植生态本底 书写绿色答卷


池州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记者:潘骞 邓柱              发布时间:20231212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安徽省池州市是一座自然秀美的生态绿城。1988年,池州地区复建之初,就明确提出大念山水经1996年,池州市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试点地区。2000年,市第一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生态立市战略,明确打好生态牌。2011年,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四个池州(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州),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16年,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优池州(创新池州、幸福池州、绿色池州)。2021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绿色转型示范区。

近年来,池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殷殷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着力扬池所长、构筑特色,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有效路径,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立市呵护一池山水

今年1110日,月亮湖之恋小天鹅24小时慢直播开播仅几个小时,就吸引了近万市民观看。主城区有野生小天鹅栖息的城市,在全国极其罕见。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70岁的摄影师张治务,用二十多年时间拍下了数十万张照片。他说,现在的池州生态更好了,环境更美了,鸟儿更多了,我们的照片也越拍越美。

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这是池州荣获2013中国人居环境奖时获得的评价。池州之美,美在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的自然禀赋里,美在长三角美丽后花园的公众口碑里,美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等多项荣誉里。

作为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池州市把呵护一江碧水向东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方面做到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秋浦河(石台段)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最美家乡河

非法捕捞现象越来越少,长江里的鱼儿越来越多。”57岁的张根友20194月退捕上岸后,由一名捕鱼人转变为护渔人。他亲眼见证长江水质改善、江豚腾跃,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目前,池州建成省内首个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数字监控平台,提前1年开展长江十年禁捕,实现了从打被动仗打主动仗的转变。

水有人治,责有人担,池州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2057名,设立河湖监管督导专家70名、河湖警长68名。山有人管,绿有人护,1008名林长守护莽莽林海。2022年度,池州市河湖长制工作省级考核位居全省第一,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池州市先后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节能减排减污整改百日攻坚、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池州)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三年提升行动、群众家门口问题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一批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双碳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CCS系列产品集合了20多项发明专利,可实现锅炉尾部烟气排放降至30毫克/立方米;自去年9月进入中石油一级供应商名录,共接到1.5亿元订单……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位于青阳经开区的安徽华夏蓝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公司自主研发的CCS系列超低氮燃烧器顺利通过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认证,一经投入市场,便成为行业内热销产品。

开出全省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第一单、建成全省首个双碳管控平台、打造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园区典范……近年来,池州市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编制印发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碳汇、绿色金融等10个领域专项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双碳”“1+N”制度体系。

公转水”“公转铁”“多式联运再提速。池州港江口港区大宗矿石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初建成投产。贵池区和东至县两个百万千瓦级风光基地、以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为支撑的长三角绿色储能基地、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市经开区综合能源供应低碳示范区及池州高新区、青阳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低碳示范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截至2022年年底,池州市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量达16.4亿千瓦时,较2020年新增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由3.1%提升到8.1%。今年上半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量9.48亿千瓦时,增长37.8%

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化与上海市长宁区合作共建,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合作建设园中园,与安徽省安庆市签订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合作协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池州市主城区城市公交新能源车辆229台,城市公交500米站点覆盖率达90.06%,绿色出行比例达78.98%。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低碳健步走、光盘行动……“绿色生活、低碳出行逐步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共为,绿色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创新实践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这里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我们还感受到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非常值得宣传推介。前不久,山水池州灵秀九华首届全国摄影大展系列活动——中国摄影报池州摄影训练营走进石台县,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摄影家用镜头聚焦最美山乡

有着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之誉的石台县,近年来,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开展摄影推介、文化交流、媒体宣传等活动,将民俗风情、传统作坊和手工艺等打造成各具特色的表演项目,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远山如黛、流水潺潺、竹林摇曳……漫步在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深浅不一的绿意在眼前渐次铺展。霄坑村以茶闻名,近年来又以红色文化出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绿发展模式。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说。

2022年,霄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7万元。根据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霄坑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8.76亿元,位列全国第九十八位。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池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研究,逐步构建适用于池州市的GEP核算体系,努力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盘点绿色家底,拓展生态+旅游”“生态+健康”“生态+农业等富民新业态、新经济,让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出大价钱。

眼下,池州这座生态绿城,正向着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之城迈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不断拓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奋力谱写美丽池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