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破冰,肇源复活百万亩草原
记者:康勇军 牟景君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如果长城以北哪个地方地貌特点可以用水、草、田“三分天下”来概括的话,想想堪比“塞上江南”了。
地处科尔沁沙地边缘,同时也是松嫩平原草原核心地带的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正是这样的塞外鱼米之乡。然而,多年来,受地理环境、资金投入、专业能力、体制机制等因素综合影响,肇源的113万亩草原长期得不到有效经营和管护,盐碱化沙化退化严重,县域内草原整体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偏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
面对草原之痛,肇源县委县政府近年来主动对接黑龙江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坚持向改革要活力,201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国有草原管理使用和生态修复改革,以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思维探索草原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国有草原生态保护增值、草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做强“一个主体”
探索“专业化”经营管理路径
面对过去国有草原管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及衍生出的部分草原长期失管、退化沙化、未能依法发包等问题,肇源县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坚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干”的理念,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把政府和基层组织管不好的环节放手交给市场来管,以经营管理新主体构建草原保护修复新闭环。
首先是确认草原使用权,即将国有草原的使用权,依法依规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至县草原站,并核发使用权证。其次是统一经营管理权,即将未发包和逐年承包到期的国有草原,委托给县属国有企业农发集团经营管理。变村级分散管理为集团统一管理,变多个主体承包为单一主体经营。截至目前,肇源已委托农发集团经营管理盐碱化退化沙化草原16.49万亩。在装备上,农发集团先后投入资金566万元,购置种草改草机械设备49台(套),为种草改草提供了精良的装备保障。在人员上,农发集团分别组建15人的养护团队和50人的监管队伍,专责专业推进国有草原管理使用和生态修复,并在集团内形成业务互补;监管队伍以集团职工为核心,以属地乡村临时聘用人员为补充,统一调度管理,在各村屯联动布点,全天候定点蹲守,严防违规放牧和各类破坏草原行为。技术上,聘请省草业研究所专家团队为种草改良顾问,引入第三方监理及审计团队,保障各项草原保护制度得以落实,高效发挥国有企业的信誉、资质、能力、担当等优势。
坚持“双向发力”
创新“标准化”养护治理模式
过去,不论是村集体组织还是草原承包经营者,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种草改草能力不足,更缺少资金物力投入。面对诸多顽症,农发集团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着力改变传统修复方式,坚持用工业化视角制定修复作业标准。
一方面,根据全县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的类型、程度和地块特点,统筹采取围栏封育、土地平整、土壤调理、人工种草、施肥、补播、重耙、切根、松耙复壮和引水、治沙、治碱等生态修复措施;对同类型地块的耕翻深度、种子发芽率和纯净度、松土和播种深度、播种行距、亩播种量、亩施肥量,以及草原围栏刺线和水泥立柱规格、安装技术标准等,做出明确规范,统一使用良种壮苗,统一在最佳物候期施工,统一标准作业。2019年以来,委托经营的退化草原已治理11.6万亩,治理比例达70%。过去碱斑连成片、风刮冒白烟的重度碱化退化草地,已变成高产优质牧草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不足35%提升到65%以上,牧草平均高度由不足20厘米增长到60厘米以上,年均牧草产量翻了两番、年总产量达到3.4万吨,牧草收益从每亩最高10元上涨到40—80元。
另一方面,农发集团与黑龙江省林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搭建起学研交流与合作发展平台,对县域草原生态修复进行顶层设计,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已在3个自然村建立试验基地,推广试种羊草、老芒麦、田菁等耐盐碱、高产、高蛋白优质牧草2000亩。
突出“三方共赢”
提升“市场化”开发增值效益
过去,村集体发包草原资源每亩只有0.5—5元不等,还有相当部分草原发包不出去,致使肇源多达百万亩的草原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远远没有挖掘和发挥出来。
农发集团在委托经营过程中,注重兼顾生态资源保护、农民增收与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将委托经营的草原牧草采收权放到农业资源平台进行公开拍卖,每亩最高拍卖到50元,平均拍卖价格也在每亩25元左右。
牧草产生的经济效益,县、乡、村按照2:2:6的比例进行分成,乡村两级每年获得效益分成达160.7万元,其中一部分又反哺草原生态修复,形成“以草养草”良性循环。牧草采收收益从2021年的27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60万元,总收益超过40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022年肇源因此入选全国首批次国有草场试点建设名单。其次,针对项目企业对草资源的刚性需求,在农发集团的对接、引领、带动下,先后有菊乐惠丰、茂勋等10多家企业、产业项目和社会资本,或进行深度合作,延伸草业经济产业链,扩大草业经济规模;或参与草原生态建设,形成集团为主、社会为辅的草原生态修复良好氛围建设,并带动草种购销产业1125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目前,全县每年采集和经营的野生羊草、星星草种数量居全省首位,年产量达25万公斤,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草种生产销售集散地。
未来,农发集团将继续承接30万亩草原,通过对上争取和企业自筹方式,每年至少投入2500万元用于草原管理养护,让有机牧草覆盖率超过30%,实现委托经营草原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肇源还将建设标准化乡土草种繁育基地,探索碳汇交易路径,开展草原生态旅游。
肇源,复活了百万亩草原的活力,正走在草原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协同共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