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
——辽宁省锦州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发布者: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2月23日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来到锦州东湖森林公园,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清晨,巍峨壮丽的松岭山脉在霞光中矗立,山间雾气缭绕,宛如仙境;宽阔的海面上,大片的浮冰相互挤压、堆叠,形成连绵不断的冰原;如诗如画的山水之间,高楼林立,公园绿地星罗棋布……辽宁锦州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活力吸引着众多人才前来。
“现在的锦州,山美、水美、城更美。”在锦州定居10年的赵海男说,“10年前,我随着爱人来到锦州。这10年,我们一起见证了锦州的变化——空气更清新、河水更清澈、街道更整洁、出行更方便,城市绿化越来越好,口袋公园越来越多,沿河风景越来越美,生活在这个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深情碰撞’的城市,我感到愈发幸福。”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来到锦州东湖森林公园,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锦州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推动锦州生态文明发展,让生态文明绽放新光彩。近日,本报调研组走进锦州,在蓝天碧水中,深切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机活力,了解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的情况,探寻锦州绿色文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1.生态修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走,巡逻去。”大年初一,当家家户户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时,女儿河畔,一场特殊的守护行动正在进行。近处玉树琼花,远处白雪皑皑,一群戴着志愿者袖标、手持望远镜与记录本的人,默默地坚守岗位,悉心照料着越冬栖息于此的野生大天鹅。
“今年是我巡逻5年来看见天鹅最多的一年,有100来只。天鹅最怕鞭炮,我们现在每天要巡护2至3次,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10点,过年也不例外。”志愿者李世民和往常一样,在河边巡护。他告诉调研组,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志愿者团队从原来的5人壮大到现在的200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
越冬天鹅的不断增多,是锦州生态修复成效的一个缩影。自2014年以来,锦州市大力实施“三河共治”生态项目,对小凌河及女儿河、百股河两条支流实施整体治理和修复。随着垃圾的清理、工厂的关停,昔日臭味熏天的河道已不见踪影,一年四季水清河畅、景色宜人。据了解,包括大天鹅在内,共有388种野生候鸟在锦州栖息、繁殖或过冬。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打开中国地图,锦州市蜿蜒绵亘的海岸线清晰可见。曾经,锦州市围海养殖的大规模发展,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滨海湿地生态造成破坏。大规模养殖围堰占用滨海湿地,割裂了河口天然潮沟,导致滨海湿地海水交换受阻,盐沼植被逐渐退化。同时,养殖尾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恢复部分滨海湿地,治理养殖尾水污染,改善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通过推进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的改造升级,完善养殖尾水治理,推进生态养殖,改变过去粗放的养殖和排放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尾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通过恢复盐沼植被、疏浚潮沟,对岸线进行了生态化改造,真正实现了海洋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锦州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科长马如林说。
马如林告诉调研组,如今的大凌河口变了模样,特别是夏秋季节红滩绿苇、鸥鹭遍地。由于成效突出,这里还被自然资源部评为2023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据了解,4年来,锦州市共修复滨海湿地2530公顷。
放眼望去,锦州不仅有广袤的海洋,更有看不尽的森林。“幽州北镇高且雄,倚天万仞蟠天东。”调研组登上“北镇”医巫闾山,翠色层峦如屏风般连绵不断,在广袤无垠的大漠前筑起一道绿色的长城,既阻挡了沙漠的侵袭,也平添了几分生机与秀美。
“我们以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为屏障,以大凌河流域、细河流域、高速公路及国省道路、高速铁路为骨架,以村屯、林网为网络,打造具有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锦州市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科科员赵浩茗介绍道。2017年以来,锦州以实施重大生态战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为抓手,遵循“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的工作思路,造林绿化加速推进,仅2023年这一年,锦州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57万亩。
2.城市更新: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城在林中,人在画中。驱车前往东湖森林公园,调研组远远望见,冬日的小凌河凝固成了一面巨大的冰镜,晶莹的冰凌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的光芒,人们驾着雪橇在这片大自然雕琢的冰雪乐园上嬉戏玩耍,一片欢声笑语。
“以前我们都把这里叫‘烂树林子’,当时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谁都不愿意来。现在的东湖森林公园充满活力,你看这里有进行体育活动的足球场、篮球场,如果喜欢评剧、京剧,这儿还经常举办剧目演出。”家住附近的市民薛长林介绍,每当评剧展演时,他会带上老伴儿和朋友一起来观看。
从过去的荒芜之地成功转型为集生态、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绿肺”,东湖森林公园帮助市民实现“推窗见绿、行路见荫”的美好生活愿景。
天色渐晚,调研组来到2023年9月刚改造完毕的锦州市古塔公园。夜幕降临,屹立千年的古塔披上了龙年的“新衣”。在景观灯的照射下,每一层檐角、每一道砖石缝隙都在五彩斑斓的光晕中焕发新生,呈现出与白天迥异的神秘与壮美。古塔下,舞龙舞狮的队伍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穿梭游走,一派喜庆祥和景象。
“今天太热闹了!古塔公园改造后,变得这么漂亮、这么有韵味,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市民刘铭激动地说。古塔公园的再次开放,不仅增加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也推动了都市文旅产业发展。春节期间,古塔公园共吸引超40万名游客前来观光。
城市更新不但要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更要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位于老城区的西安街蔬菜批发市场,存在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噪声扰民、环境脏乱差等现象,一度影响着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不过,通过多方努力,整合多元产业资源,该蔬菜批发市场摇身一变,成为集农贸、医疗、社区食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惠民综合体。
调研组来到新升级的西安街惠民综合体时,73岁的退休教师李大爷正和妻子在明亮整洁的特卖区前挑选新鲜的车厘子。“变化特别大。现在再也不用在泥泞不堪、杂乱无章的摊位前争抢了。有时不想做饭还可以直接坐电梯上二楼的社区食堂吃,特别方便。”李大爷说。
据了解,目前锦州市已启动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5个,力求深度挖掘城市存量空间、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浇灌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环境沃土。
美丽的城市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朋。1月13日,国内首个冰上帆船国际赛事在锦州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冰帆选手齐聚于此,在这片冰雪覆盖的海域上展开激烈角逐。
“我们锦州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冰雪资源,发展冰上帆船运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锦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丹丹说,自2019年锦州大力推广冰帆运动以来,这项运动在锦州蓬勃发展,迅速吸引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参与。锦州已成功举办多场颇具影响力的冰上帆船赛事。“未来,我们还将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冰雪运动,争办国际冰帆赛等系列品牌赛事。”王丹丹说。
3.绿色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发展向绿,动能向新。2023年,锦州市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3.45%,发电量占比达47.15%。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超额完成年度下降任务……一串串鲜活数据,彰显锦州市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作为东北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城市,锦州曾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多个“新中国第一”,工业基础十分雄厚。新时代,锦州如何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如何让绿色成为锦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春夏时节,高耸的炼塔群之间,精心规划的绿化带宛如绿色丝带飘拂其中,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竞相生长,翠绿的草坪如绒毯般铺展,将硬朗的工业线条柔化为诗意的风景线。和传统印象中那类排放刺鼻废气、环境嘈杂的石化厂截然不同,锦州石化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精细化管理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
“我们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绿色企业’建设。针对‘零污染’这一目标,我们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优化工艺条件,降低污油罐存,实现源头治理。”锦州石化总工程师金东生指着中控室的画面向调研组介绍,污油是石油炼化过程中一种量大而面广的污染源。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在油品装置和污水装置分别投用一套污油处理撬装设备,不仅去除了杂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大幅提升污油回炼能力,还能消除污油罐存过高带来的水污染、土地污染的环境风险。
实现绿色发展,不仅要蹄疾步稳走好工业绿色化改造的路子,还要有力推进好生产生活方式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调研组来到阳光能源公司,只见一块块太阳能面板紧密排列,这些晶莹剔透、质地坚实的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源源不断地为大楼供应绿色电力。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耗能行业。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与沈阳建筑大学共建光伏建筑研究院,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不仅在光伏与建筑领域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突破,还探索出清洁能源与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的融合发展路径,进一步赋能‘绿色民生’,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介绍道,目前研究院已经有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全国各地应用。
“下一步,我们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建设发展全局,系统做好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统筹推进有序达峰,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绿色高质量集聚。”锦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宁凤国说。
4.经验与启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锦州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防治难度大等问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锦州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了产业从粗放到集约、能源从传统到低碳、生态从开发到保护的转变。
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青山就是财富,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锦州集中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街心、街边、街角这些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为市民创造更具人性化、更富参与性的绿地空间;依靠人民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群众参与到生态治理监督的第一线,并将公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等考虑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考核内容。人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生态环境好不好,群众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受益者、检验者。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民的力量,让群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历史地看,古往今来不少文明古国正是因为生态环境衰退而日渐衰落,如果不抓紧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近年来,锦州注重补齐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重视保护和开发生态文化资源,将昔日“脏污乱险”的“两河”打造成如今人气爆棚的城市旅游休闲景区,口袋公园和街角绿地遍及各处,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冰雪温泉旅游等业态产品蓬勃发展,各类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文化节目、文化活动竞相开展。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打底、文化润色,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化繁荣发展,开展生态文化公益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近年来,锦州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支持冶金、石化、建材、电力等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多方投入建设绿色生产线、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阳光能源、中信钛业等一批绿色标杆企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必须坚定地向“绿”而行、向绿色要生产力,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各方面,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坚持以系统观念治理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生态环境治理也应当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锦州持续开展蓝天、绿地、净土、碧水四大行动,实施大气环境治理、海洋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三河共治、三山共建、两环一带”建设,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不断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加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打通生态环境治理“源头—过程—末端”各环节,形成协同联动的大保护大治理大建设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