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绿色长江绘就高质量发展长卷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发布日期:2024-03-05    点击:

强化高水平保护 统筹区域绿色协同 释放发展新动能


绿色长江绘就高质量发展长卷


记者:邹祖铭         发布时间:202435


去年年底,一条串起历史名楼滕王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白居易笔下卖茶的浮梁县、天下第一奇山黄山等地的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开启了多地发展加速度。这条昌景黄高铁与长江走向大致平行,成了长江经济带上的又一新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被确立为重大国家战略;2016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4次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主持召开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一次次把脉定向换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江自西向东流去,春风吹绿了长江沿岸,沿江11个省(直辖市)在浓浓绿意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万里长卷。

高水平保护:再现长江一江碧水向东流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但这一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涉及省份数量占全国1/3的经济带,曾忽视了生态环境,一度出现化工围江、污水直排、水中精灵不现踪影、水源地受到威胁、劣类国控断面居多等困境。

突破困境,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近年来,沿江各地划定生态红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美丽图景再现。

长江上游地区的重庆市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完成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截至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创十四五以来最佳水平。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主要水源涵养地的四川省每季度召开河湖长联络员单位水环境形势分析会,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职落实见效;逐年印发水质提升攻坚方案,强化枯水期水质达标和汛期污染削峰;聚力开展补短板、强园区、整排口、治总磷、灭黑臭五大专项行动,推动49个长江总磷污染防治项目落地,105条城市黑臭水体总体实现长治久清。

我们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面实施流域治理保护,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黄河上游水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钟承林表示。

为当好长江入海把关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表示,上海市强化生态环境综合管控治理,高效完成国考断面调整,开展水质评价考核,强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狠抓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而江苏省不断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矿库污染治理等“4+1”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说:5年来,江苏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左右、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国考断面水质优于类的比例和近岸海域优良海水比例大幅提高30.4个百分点和42.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类。

代表委员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在各地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区域绿色协同:从共饮长江水共护长江美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优美的诗句道出了无尽的思念,如今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成了长江经济带共治共保的强大合力。

对于区域协调发展,余国东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重庆市携手四川省强化上游意识、共担上游责任,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为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系统推进,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大格局。

于是,便有了成渝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协同生态修复长江干支流沿岸废弃矿山,协同立法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协同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标准,协同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

钟承林表示:我们还把长江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重点工作纳入《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成为指导全省各地加快美丽四川建设地方实践的规划指南和科学指引。

正是因为协同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还与另一个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了生态共治、发展共享。

上海市在深化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上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晏波介绍说,2021年,上海市牵头成立全方位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把跨界河湖治理、水源地保障、水生态修复等长江大保护重点任务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协作年度工作;长三角共同制定《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联合建立一河三湖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及评估考核制度,协同统一重点跨界河湖水质目标;建立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共同控制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稳定提升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联合签署《加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备忘录》……

蒋巍表示,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省加强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明确建设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推进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形成太湖流域太浦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作方案。

在协同保护上,今年致公党中央提案表示,要着力推动长江流域整体性保护修复,持续改善和稳固水环境质量;纵深推进长江流域协同治理机制,在更高水平上建设长江生态共同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起来、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好起来,体现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个个协同正在发挥着积极效能、擦出耀眼火花,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高质量发展:逐步释放绿色转型新优势新动能

长江经济带,占有全国半数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也是我国资源最富集、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能够逐绿前行,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是江苏省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推动钢铁产能由沿江向沿海转移的示范项目,项目主要生产精品线棒材,同步建设循环经济、钢材深加工、装配式钢结构等相关产业。目前,中天钢铁集团在环保方面已投入近百亿元,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气超超低排放,企业正按照环保绩效A级企业标准,加快落实相关改造工作。

如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8年来,类似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这样推进环境保护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双向转化的故事并不鲜见。

在重庆市,我们借助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增效,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2个、绿色工厂133家,碳市场累计成交4753万吨,全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800亿元,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497个。余国东说。

在上海市,晏波告诉记者,全市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489项,评选发布市级绿色工厂10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同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

2023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居西部第一,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增长19.8%。钟承林介绍,四川省已经构建以水电为支柱的低碳能源体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4%;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柯拉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占比86.7%,其中水电装机容量9759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

长江经济带上,发展理念和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沿江11个省(直辖市)着眼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挥协同联动优势,逐步释放出绿色转型的新优势新动能。浩荡长江,山水相融,城乡共兴,夯实生态基底,必将绘就新时代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