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绿美广东”践行“两山”理念新路径

文章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日期:2024-03-13    点击:

绿美广东践行两山理念新路径


发布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时间:2024313


水、光、热独厚岭南,而岭南也不负天地。

一掠山河万木生,广东超一半国土面积是森林,绿树浓荫、繁花似锦,一棵棵树木枝繁叶茂,寄托希望,见证发展;结婚时种同心树,孩子毕业时种成长树,考取驾照时种平安树”……人们爱绿、护绿、植绿,遇好事喜事多种树,正蔚然成风。

树,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刻度,也是历史的见证。南粤大地牢记嘱托,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样板,努力探索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看今日之岭南,更加郁郁葱葱。如今,云山珠水间,参天万木,千百里,江山如画……

充分利用水、光、热

亿亩森林改林分林相

榕树浓荫蔽日,木棉花火热绽放。新春时节,行走在南粤大地,这样抬头见绿,满目逢春的景象随处可见。

充分的水、光照强、充足的热……广东优渥的气候禀赋,适合树木生长。而绿美广东的提出,正是充分认识、充分利用岭南水、光、热等气候条件的战略擘画。

数据显示,广东森林面积1.4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3.03%。如何充分利用水光热资源,守护好这上亿亩的森林?广东进行了战略思考。

深入推进绿美广东建设,是广东的答卷。2023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专门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列入“1310”具体部署,提出广东要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

原来,广东森林规模不小,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据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规划室副主任陈传国介绍,广东森林最突出的问题是质量不高,树种单一、结构单薄、林分单纯、林相单调(注: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如树种的组成、年龄等;林相指林木的层次,包括单层林、多层林等)。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树少,树种单一。陈传国说,由此可能导致森林固碳生态效益低,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抵抗病虫害能力弱,生态系统不够稳定。

以占广东森林面积20%的马尾松为例,广东现有3000多万亩马尾松,但其中近400万亩感染松材线虫病。这种被称为松树癌症的病害,目前还未被科学界攻克。松树一旦感染松材线虫病害,将很快死去,失去原本的生态功能。

经过调研,广东提出要注重以增量添绿带动森林质量提升,突出做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因地制宜选种乡土阔叶树种,优化针阔比例,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已成共识。在林业专家看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实行林分林相改造,通过科学绿化、适地种树,让森林内部生态系统更稳定、外部景观更优美,是广东的当务之急。

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认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不仅为广东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生态支撑,也为国土生态安全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介绍,广东提出到2035年,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5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3000万亩,混交林比例达到60%以上,森林结构更加优化,让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被成为南粤秀美山川的鲜明底色,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广东亮丽名片。

2023年,广东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30.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提升215.1万亩。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森林结构更加优化。

同样是树,里子却大不一样了!河源市林业局副局长张谦说,万绿湖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2023年对297亩林地进行了林分优化,还在湖边平地1公里内的低质低效林内,种植了木荷、枫香、樟树等连片的水源涵养林,增强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水源涵养林之外,又补植套种了红锥、铁冬青、红苞木等景观树种,让森林更优美。

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群众爱绿护绿蔚然成风

在南粤,每棵树都有故事。

流溪河畔,凤凰山麓。名山绿水之间,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主楼文沁阁前,一棵200多年树龄的格木古树,与周边大气而庄重的建筑群相映成辉、相得益彰。这棵树,是根植中华大地的一支,是我们馆的文眼版本馆工作人员如是说。

格木是岭南地区一种珍贵的硬材树种,这棵200多岁的格木,见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如何,我们要把这棵树保护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领衔设计者何镜堂说,在版本馆设计之初,就把这棵格木作为版本馆的一部分,纳入到整体的设计规划中。

为了更好地保护格木,设计团队专门将建筑群的中轴线进行了调整,使古树位于轴线偏西一侧,成为建筑群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广东省、广州市的园林专家还前来一起为古树体检”“会诊,综合施策为古树复壮。

如今,这棵百年古树长出新芽,让整个版本馆为之灵动。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馆长张伟涛看来,版本馆的使命是把中华文脉传承下去,古树是最好的见证。

记者了解到,广东有约85000棵古树名木。为了让这些宝贝老有所依,广东为这些古树名木一一建立了档案和图文数据库。远程视频系统更是可以实时在线监控树木的保护情况。此外,广东还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留住绿美广东乡愁记忆。

不仅如此,在广东,群众爱绿护绿蔚然成风。结婚时,我要和爱人种下一棵同心树’”“小孩毕业时,我要带他种下一棵成长树’”“考取驾照时,我要种下一棵平安树’”……人们将植树融入到日常生活。

据了解,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发布绿美青年林小程序,首批上线超过200片青年林、3万棵树,供全省青少年认领。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姚奕生介绍,广东省直机关工委联合多家单位,组织青年植树交友活动,将联谊交友与植树护绿结合起来,既增进青年友谊,又保护生态环境。

陈俊光说,广东还建立起各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拓宽认种、认养、认捐渠道,广筹社会资金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举办各类义务植树活动6437场,参与植树人数超56.7万人次,植树约213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210片。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既需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改善林分林相,提升森林品质,更需要群众参与,人人自觉爱绿护绿,植下生态,树起文明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良好生态惠及更大民生福祉

厚植生态底色、构筑发展优势。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还融入百千万工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广东南岭,位于粤北,植被茂密、物种丰富。充足的水源、漫射光的照射,给林下的草珊瑚生长带来养分。草珊瑚,别名九节茶,既可做茶,亦可入药,养护成本低,市场需求大。

草珊瑚是陈翠玲一家的致富草。因看好它的经济潜力,陈翠玲和丈夫一起成立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日杨种植专业合作社,致力于发展林下套种经济作物。

林下经济是一片蓝海,种植宜地作物既有益于生态,也能产生经济效益。陈翠玲说,基于草珊瑚在本地的生长优势,工人将山上的野生草珊瑚种子采摘下来,经过大棚培育,最终再回归到山间林下种植。目前合作社种植草珊瑚总规模已经达到9600多亩。

产业发展起来,周边老百姓也跟着得实惠。陈翠玲说,一方面工人在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挣一两百块,不比在外地打工差;另一方面,农户符合质量要求的烘干草珊瑚被合作社收购后,价格能翻三倍。如今,日杨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值已达680万元,带动周边260多户农户增收。

草农致富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合力打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陈翠玲说:政府帮助我们,拓展和其他公司合作,开发九节茶袋泡茶、草珊瑚含片等产品,延伸产业链,让产品附加值得到极大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过去,在广东,老百姓外出务工比种树挣得多,发展林业经济内生动力不强,靠山不吃山,是广东有别于周边省份的显著特点。

而探索森林更大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老百姓共享收益,这也是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

如何盘活广东的山林资源,激活林业资源的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让绿美生态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也是广东的必答题。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程伟文说。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也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如何点绿成金,让老百姓靠山吃山,从绿色发展中获益,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像陈翠玲一家,靠发展林业经济带动一方致富的例子不在少数。目前广东正因地制宜发展竹子、油茶、花卉苗木、经济林果等林业特色产业,扩大经济林、木材加工、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支柱产业,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越来越多村民靠好山水,过上好生活。

广东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一个小镇供应了日本市场上超过五成的竹笋。西牛镇副镇长陈伟锋说,当地昼夜温差大、空气温暖湿润,山地与丘陵之间的一片片缓坡,正适宜麻竹生长。通过联农带农模式,目前全镇麻竹笋种植面积约20万亩,年产量达30万至35万吨,全镇7000多户、3.5万人靠麻竹笋产业为生。

韶关翁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将澳洲茶树精油建设项目作为林业产业发展提升行动之一,目前已完成3000亩澳洲茶树种植;茂名市培植新鲜水果、干鲜果品、中药材、林产饮料等特色品牌产品,全市经济林年产值达到约400亿元。

陈俊光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不仅能创造生态效益,还将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更大的机遇。下一步将优化政策供给,着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放活林地经营权,激发集体林发展活力,让老百姓从林业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大实惠。

放眼广东,从粤北山间的油茶树,到粤西沿海的红树林;从城市道路两旁的阔叶榕,到乡间地头的荔枝树……一棵棵树、一抹抹绿,昭示着希望与暖意。

奋力走在前列的广东,正积极投身新时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火热新实践中,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