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害荒漠”到“沙海绿洲”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新篇章
记者:高平 王潇 余东梅 发布时间:2024年4月2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针,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探索出沙区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路径,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今日的黄河岸边,蓝天白云、河清岸绿、鸟语花香,当地群众走上了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引凌入沙”浇出沙海绿洲
近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公告,今年黄河已经全线解冻,平稳开河,凌汛结束。杭锦旗“引凌入沙”工程进一步显现良好成效,进入下一周期。
库布齐沙漠北麓,黄河杭锦旗段南岸,沙漠腹地众多湖泊星罗棋布,连接成3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10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长期栖息,呈现出灌木遍布、鱼儿畅游、牛群悠闲觅食、水鸟翱翔天际的生态景观。
从2014年开始,杭锦旗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支持下,创新生态修复思路,实施“引凌入沙”工程,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在黄河处于凌汛高水位时,通过利用黄河南岸的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将凌水引入库布齐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这一举措可谓一箭双雕,不仅减轻了黄河的防凌压力,还可改善沙漠生态环境,形成沙海湿地,减少流沙进入黄河。当地还建成了淤地坝70座,用于水土保持拦截泥沙,真正从根源上阻沙入黄。有了这一工程,杭锦旗地区年减少入黄泥沙量可达7.94万吨。
家乡生态改善了,很多离开的村民回到了这里,种植沙棘、红柳、柠条等固沙植物。牧民那仁满达胡就是代表。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在他家的草场里形成近1000亩小型水域。越来越多的水,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条件。2019年以来,他养殖的沙漠黄牛数量增加至700头余头,自然形成的水域里还有了鱼虾,他一年收入20多万元没啥问题。“接下来我打算借助沙漠里的美景发展牧家乐、沙漠旅游项目,为媳妇孩子们各谋一份新职业。”那仁满达胡说。
水是万物之源。近年来,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杭锦旗粮油作物、水产、果蔬等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当地引进科研团队培育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种植5000亩,亩产达800多斤,形成了一幅“沙海稻花香”的美好画卷。
杭锦旗水利部门负责人介绍,“引凌入沙”最终要实现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齐沙漠北麓、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实现区域水系的互连互通。再过几年,将形成300平方公里的沙海湿地。届时,库布齐沙漠的北部边缘将形成一条长约200公里、宽约5公里的绿色屏障,保卫黄河母亲河。
“穿沙精神”创造生态奇迹
春回大地,万物萌发,又到一年植绿时。3月初,杭锦旗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齐沙漠治理攻坚战。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当地干部群众每天早早起床,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背着苗条,步行一个多小时后到达指定区域进行栽种作业。栽种现场,人们将提前浸泡好的沙柳树苗用螺旋钻孔的方法连片种植。远远望去,纵横交错的方格沙障内,刚刚露头的沙柳苗成为防沙固沙的坚实屏障。杭锦旗独贵塔拉什拉召治沙站站长贾文义说:“这些方格沙障是去年秋天培植的,当冬季有降雪时,它可以起到积雪保墒的作用,为今年开春植被的成活提供有效保障。栽活一棵树,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的呵护。”
行进在杭锦旗大地上,到处可见治沙防沙的工地。林草部门负责人介绍,2024年,杭锦旗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齐沙漠治理攻坚战计划完成各类林草建设任务215万亩,将全面推进沙漠锁边林草带、道路两侧绿化带、防风林草带建设。
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杭锦旗是全黄河流域流经里程最长的旗县。全旗近2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库布齐沙漠占去了一半。面对沙害对黄河的威胁,这里的人们一直在与风沙搏斗,久久为功、矢志不渝,保卫母亲河。
汽车穿行在闻名于世的“穿沙公路”上,道路两侧沙柳、杨树等茂密生长,延绵上百公里。20世纪90年代,坚韧不拔的杭锦人历经重重困难和挫折,历时两年,成功建成了一条115公里贯通沙漠东西的公路。当年修建穿沙公路大会战,干部群众吃住在工地,没有大型机械,都是人挑肩扛,没有报酬补贴,都是义务劳动。全旗动员、全民参与、全员攻坚的大会战,不仅创造了沙海奇迹,也孕育了“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穿沙精神”。
老一辈人的治沙精神品质,已经深深植根在杭锦旗人的信念里。他们保持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勇担使命、不畏艰辛,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沙止步、绿成荫、助发展、能致富。在国家地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大力扶持下,在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农牧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防沙治沙绿色奇迹。
漠绘丹青,绿染黄沙。近10年,杭锦旗全旗荒漠化防治重点区域库布齐沙漠累计完成生态治理846.56万亩,成效面积592万亩,沙漠边缘较10年前缩减近113万亩。
“追风逐日”开发绿色能源
3月13日,库布齐沙漠腹地,随着飞播无人机腾空而起,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光伏长城”工程正式启动,一批批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鄂尔多斯将规划建设库布齐沙漠400公里“光伏长城”和毛乌素沙地风电光伏“一廊多点”工程,容纳1.5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实现库布齐1200万亩沙化土地、毛乌素300万亩裸露沙地的全面治理,促进生态治理与能源开发融合发展。
沙地沙漠、戈壁荒滩,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新技术给沙漠戈壁带来新机遇,将茫茫沙海变成光伏蓝海,实现“板上发绿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等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牧光互补的立体化治沙模式。作为内蒙古“六个工程”之一,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全面提速提效。2024年,将新增新能源装机1320万千瓦,配套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0万亩。
如今,杭锦旗将“追风逐日”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在杭锦旗,风机似白色森林,蔚为壮观;光伏发电板像蓝色海洋,熠熠生辉。全旗已规划开发新能源规模2197.667万千瓦,其中已建成总装机规模492.167万千瓦(风电162.7万千瓦,光伏329.467万千瓦),在建总装机规模370万千瓦(风电160万千瓦,光伏210万千瓦)。
杭锦旗能源局局长李利军说:“杭锦旗立足绿色能源,推进能源革命,以集中连片、分区建设、有序开发和平台化、模块化、园区化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向天要光、向光要电、向地要绿,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治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