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缓冲区好用又好看
既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又增强生态涵养功能,“南京经验”可复制
记者:刘梦洁 张健 发布时间:2024年8月8日
微波涟漪、鱼鸟云集,举目远眺,天水一色、美不胜收……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江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厂区里就能看到青山绿水的诗意画卷,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生态安全缓冲区。
这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有何特别?如何让生态安全缓冲区更好地发挥作用?记者近日到江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探究竟。
因地制宜,“工程水”变成“生态水”
“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是全省首家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也是首座建在污水处理厂厂区内的安全缓冲区。”江宁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范红军说。
据了解,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湿地项目位于方山脚下,紧靠南京绕越高速东侧,原来是江宁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内的一块废弃荒地。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净化降解功能,江宁生态环境局会同江宁水务集团先行先试,在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用于城市近郊的集约型生态湿地处理新模式。
“生态安全缓冲区就是让尾水先集中到一个区域‘缓一缓’,再流入河道。”范红军介绍,“我们结合高新区污水处理厂现状,因地制宜,通过利用其三、四期厂区周围原有荒地和自然沟塘进行生态修复,采取‘生态芯湿地+表面流湿地+河道生态修复’的组合工艺,构建出一个‘生态净化型’的生态安全缓冲区。”
“目前,整个工程总处理规模为1.5万吨/日,分为两期建设。”江宁水务有限公司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厂长昝庭超表示。
项目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生态芯湿地”和“表面流湿地”两道工序。通过缓冲净化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后,再流入河道,实现污染物浓度有效削减和治污成本的显著降低。二期则是利用一期表面流湿地南侧的荒地建设垂直潜流湿地和沉水植物塘,并结合15亩农田作物种植区,探索利用生态安全缓冲区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和稻田尾水融合处理模式,进一步拓展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功能。
“我们利用准Ⅳ类出水对方山沟进行河道生态补水,避免枯水季河道断流,促进流域内水体有序循环,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最终实现尾水由‘工程水’向‘生态水’的转变。”昝庭超说。
释放红利,“废地”也能变“花园”
随着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的建成,这块废地变身“微型公园”和“动物家园”,河道水质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日趋向好。“这两年,包括黑水鸡、白鹭、大雁、夜鹭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新居民’来此‘安家’。”说起生态安全缓冲区越来越丰富的物种,昝庭超脸上满是自豪。
除了提供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护动物等生态效益外,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还将打造对外开放的城市生态湿地景观公园,让附近居民也能来此休闲游憩、健身散步。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广泛动员、积极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有效方式参与湿地保护修复。”昝庭超表示,他们结合厂区内建设的水-Park科技馆,以水环境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主题,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同时开展供水安全等用水教育。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朋友近万人。
这一举措既带来了生态效益,又带来了社会效益。目前,江宁都市型生态安全缓冲区已荣获“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
要养好更要管好,“生态颜值”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在南京,除了江宁这处生态安全缓冲区外,江北新区的“灰渣场”变公园,老百姓在生态安全缓冲区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高淳区将水草种植基地变身污水“净化神器”,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用石块打造的小小“跌水瀑布”带来的惊奇与震撼……据了解,南京已建成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成就了一处处别有韵味的自然景观,让市民有了更多休闲好去处。
如何持续长效管护好生态安全缓冲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专门印发《江苏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及建设技术指南的通知,并分别发布了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净化型、生态涵养型、生态修复型和生态保护型4类项目的建设技术指南,对建设和管护提出了明确技术要求。
“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不能千篇一律,我们要养好更要管好。”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已建成的缓冲区,生态环境部门会监督污水处理厂加强后续配套管理,特别是水生植物的维护工作,同时根据不同缓冲区的特点和规模,及时跟进项目各阶段进展情况。
“通过总结梳理目前的建设成效,我们希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经验’,大力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涵养功能,让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与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