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进典型 >> 正文

十载木成林 碳汇写新篇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4-11-08    点击:

十载木成林 碳汇写新篇


——记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


记者:黄山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8日


10月的呼和浩特秋高气爽,天朗气清。在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现场,油松、樟子松、榆树等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美不胜收。而一段黑色的破旧铁栅栏与周围的苍翠树林对比鲜明,不免令人疑惑。

“在示范区林业碳汇项目启动前,这段黑栅栏是观景台的围栏。这里曾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项目实施让这里绿树成荫,围栏也被废弃隐藏在油松下。没拆除围栏,就是为了不忘过去的恶劣环境,鼓励大家改善生态环境。”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秘书长何宇介绍。

201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指导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共同启动了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致力于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示范,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第一个林业碳汇项目。

“多年来,项目完成造林2355公顷,造林保存率超80%,栽植油松、樟子松、云杉、白榆、山杏等300多万株各类乔灌苗木,项目区植被种类从不足30种增至80余种,年均固定土壤2.5万吨,土壤蓄水能力从40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未来30年,预计能吸收固定22万吨二氧化碳,其中16万吨已获得美国迪士尼公司的认购。”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介绍。

2013年项目获得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奖”,2016年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解决方案数据库”优秀案例,2021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物多样性100+”案例。

内蒙古森林草原资源丰富、林草碳储量丰富,具有发展林草碳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潜力。项目落地内蒙古,不仅有利于共同探索创新内蒙古的生态建设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合作,以改革创新思维来推动林草碳汇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自治区林草局紧抓顶层设计,成立碳汇局,组建林草碳汇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林草碳汇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开展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构建林草碳汇资源“一张图”。全力推进包头市、阿尔山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推动碳汇项目的开发交易,推进区域碳中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康宏介绍。

亲眼看见项目区的树苗茁壮生长,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项目总监林阔成感慨万千:“这些树苗就如同孩子一样,一开始仅50厘米高,栽植后几乎就是刚刚露出地面。2021年我发现,有的已长到三四米高,有绿树成荫的感觉,让人感慨自然的力量。”

回顾项目10余年的发展历程,开展以碳汇林为核心的整体综合生态修复、实现碳交易、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实施中蕴含的科学性和综合性,都是通过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

“项目的实施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开展综合治理和林业碳汇都有效防止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让大自然来选择合适的树种等,这样更能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同时,以林业碳汇为核心,还可以延伸出社区发展、自然教育等方向,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内蒙古或全球其他地区,分享中国经验和案例,讲好中国故事。”林阔成认为。

在项目竣工仪式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向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颁发“生态卫士 公益楷模”牌匾。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安亚强展望未来,满怀期待:“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生态示范区的发展还在规划中,我们要在保护好现有林业成果的同时,继续努力开拓‘两山’转化的新方法新路径,使项目不断发挥好环境效应和生态服务功能。”

往日的遮天黄沙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天蓝、山绿、水清,第四农场再也不是光秃秃的了。项目修复后土地防风固沙的能力也增强了,村民还可以林下养鸡,以林养牧、以牧护林,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增强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第四农场(原白彦兔村)原党支部书记杨拴桃介绍。

内蒙古和盛生态科技研究院代表杨兴龙关注着项目后续的长期管护。“项目将持续加强人工巡护,有效阻止盗伐、未批先建、放养牲畜等;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针对中华粉鼠开展相关防治工作;加强防护,在清明等特殊时期,由专人紧盯重点区域,制定紧急预案,确保项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