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穿城过 金城绿意浓
记者:张九龙 高广超 徐斐 胡明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0日
黄河在兰州穿城而过,秋日的黄河兰州中山桥段两岸风景如画。新华社记者 陈斌
甘肃省兰州市古称“金城”,是自秦汉以来的丝路重镇。在兰州,一条大河穿城而过,一座铁桥贯穿南北,一碗牛肉面香遍全国。
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与黄河相守相伴、血脉相通,兰州人对这条母亲河有格外深厚的感情。地处西北,干旱少雨,兰州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黄河就像是一条绿丝带,支撑起整座城市的生态脉动。经过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如今兰州已是山青、水净、岸绿、景美的模样。
10月16日,记者在兰州蹲点采访,探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密码,感受陇原大地执着向绿的精神风貌。
背冰上山接力种树,南北两山变了模样
8时许,金秋十月的黄河兰州中山桥段,风中带着微微的凉意。河水潺潺,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故事,匆匆流向远方。
中山桥建成于1909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建成的第一座公路桥梁,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黄河兰州中山桥段是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优选地,既可漫步饱览黄河风情,也可乘船于黄河之上激流勇进,还可于岸边茶摊坐饮观景。
从中山桥北行数十米,记者来到了白塔山公园。公园正大门上挂着一幅匾额,上有“九曲安澜”四个大字。拾级而上,一路林木葱郁,亭榭回廊相连,白塔耸立山头,吹过檐角的风激荡起细微的铜铃声。
今日的白塔山被绿植覆盖、生机勃勃,可就在几十年前,兰州人还用“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来形容南北两山的荒芜景象。南北两山地处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土壤贫瘠,常年降雨稀少,蒸发量大,生态脆弱。兰州文史学者王文元介绍,1959年冬天,为了建设白塔山公园,兰州人顶着凛冽的北风从黄河凿冰,背冰上山搞绿化。从机关干部到工人、学生、退休人员……人们用麻袋背冰,用土筐抬冰,扫雪堆积水,背负冰块排成长龙爬山的队伍及他们踩出的深深足印,在寒冬中酝酿来年的绿色希望。
此后几十年如一日,兰州人民接力绿化南北两山,改善生态环境。2023年,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完成了2.2万亩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任务。今年,又投资2360万元,重点实施“省门第一道”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维修改造及绿化一期项目,计划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00亩,新建蓄水池3座,敷设主干管道3600米,改造田间配套设施约2000亩。
南北两山从荒山到青山再到彩山,不仅成为兰州的生态屏障,而且成了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现在的兰州,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城市景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代人的共同夙愿变成了现实。
织就百里黄河风情线
10时许,从白塔山公园缓步而出,记者沿着黄河岸边一路顺流而行。由滨河步道望去,路桥横卧,游船穿行,水上飞鸟蹁跹轻舞,岸边垂柳随风摇曳。
近年来,兰州持续加强黄河沿线治理,不断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文化和旅游、生态和经济融合发展。黄河兰州段两岸,逐渐形成百里黄河风情线绿色长廊,21个河滨公园、55座雕塑“镶嵌”在这条中国最长市内滨河公园和最大城市带状公园里,生态绿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
行走在黄河之滨,可城市漫步享受悠闲,亦可“刮碗子”自在放空,还可乘羊皮筏子感受激情。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兰州市文旅市场持续保持火热势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逾5734万人次,同比增长42.98%,实现旅游消费超386亿元,同比增长72.05%。
临近中午,来到水车博览园,记者远远就被高大的木质水车所吸引。这处公园沿黄河而建,分布着十几轮水车。黄河奔腾,水车旋转,渠水蜿蜒,呈现出农业生产的景象。
甘肃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邓明介绍,兰州水车历史悠久,是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明朝进士、兰州人段续在任官时曾游历南方数省,他利用南方木制筒车的构造原理,结合黄河水急等特点,经过反复试制,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成功制成黄河水车,而后黄河两岸农民争相仿制。段续创制黄河水车后,历经400余年的发展完善,到1952年,黄河两岸共有250多轮水车,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兰州也被誉为“水车之都”。
下午2点,从水车博览园出来,记者一行走进了隔壁的绿色公园。这处“天然氧吧”建于1997年,种植了大面积草坪,四季鲜花造型点缀其间。如今,经过改造升级的绿色公园,突出彩陶文化主题,布置了彩陶以及书简,别具特色。“以前黄河边没有多少好走的路。如今,这里的健身步道平整舒适,哪个人会不喜欢呢?”年近70岁的兰州市民王朴说。
变化随处可见。依托百里黄河风情线,兰州市建成72处全民健身场所,增设自助书吧、环保公厕、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3000多套;推出“健步走”“荧光跑”等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举办黄河大合唱、“如意甘肃·多彩非遗”等展演活动,全力打造集健身、游览、观光、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
“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此被记录到”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构筑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河净水送下游”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16时,记者到达了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水生态科普公园。这座公园花草环绕,远远望去并不起眼,但在下方18米的位置,建有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全地埋式净水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
2023年4月,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全线改造运行后,污水日处理规模由原来的20万立方米提升至40万立方米,覆盖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片区,为近80万的人口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兰州水环境。
建在黄河岸边的污水处理厂,相当于在黄河附近“植入”地下箱体,如何处理透水、漫灌等问题,对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深度处理技术,将水和细菌、微生物、悬浮物等杂质彻底分离,使污水由浊变清,达到城市再生水标准,有效减少该黄河段水中污染物含量。”中信环境技术(兰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黄河流域12个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城市之一,兰州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问题巡查、枯水期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在黄河干流与白银、临夏等市州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武威、临夏、白银城市签订污染联防联控协议,突出黄河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保障一河清水送下游。近年来,黄河兰州段实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两个百分百”: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水质提升,鸟儿为证。“随着黄河兰州段的环境整体向好,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此被记录到:白尾海雕、黑鹳、尖尾滨鹬……有理由相信,这个名单还会不断增加。”鸟类生态学专家、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丛培昊,前不久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叫《兰州黄河上的水鸟》。据统计,兰州湿地鸟类主要栖息地已覆盖黄河沿线的多个区县。
夕阳西下,大河安澜。静的水与动的鸟,共同编织了一曲自然的赞歌,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