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山林 守护童心
记者:杨新颖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4日
孩子们在乡间观鸟 徐佳摄
徐佳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注册环境教育讲师。对徐佳来说,“四川高村”这几个字在她的生命中有很重的分量。
“很开心能在高村驻扎,那里有我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言辞之间,徐佳表达着她对高村的情感。对她来说,高村不仅仅是生命旅途中难忘的一站,而几乎是第二故乡了。
徐佳曾在广州和北京等地教过数万名学生,后又在四川高村驻扎4年。4年间,她带着孩子们观鸟、拍摄自然照片,以自然教育助力乡村发展。
与自然教育结缘
2010年徐佳在瑞典上学时接触到自然教育,也感受到当地居民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尊重: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每天去户外散步、探险;她所在的大学乐团每年都有几次要去郊外木屋排练节目,那个木屋就是一个自然学校所在地,墙上贴着北欧常见物种的图谱。后来在冰岛旅行时,徐佳遇见了从美国明尼苏达州来的观鸟夫妇,顿时觉得世界真小,又是那么奇妙。
2017年,知名作家郝景芳创办了一个名为“童行学院”的项目。得知有机会驻扎山村开展教育,徐佳当机立断地报了名。
从情感上来说,徐佳对乡村有天然的爱。“就是觉得,不管怎么说,还是应该去乡村做点什么。高村是最棒的!大家都没把我当外人,我到高村的第一天,就被小学的老师拉去吃喜酒了。”感叹之后,徐佳又回顾道:“其实也并不是源自什么浪漫的理想,而是一个详细计划的日常执行,目标是做可以持续多年的教育。如何协调好时间、资源来优化实践,这些是需要不断努力的。”
“我认为童行学院在山村的教育项目,是为了缩短山村、城市里孩子们的数字鸿沟。其实在山里,学校的设备是齐全的,都有电脑,也都能联网。只是教师们能否把这些设备有机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这就不是一朝一夕、以一人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一直以来,徐佳的教育策略都是引导孩子们合理利用现代科技、记录自然之美。一开始,她在村里牵头组织中小学生拍《我们的村庄》系列纪录短片时,就希望孩子们能发现村里的特色人物和场景,留心之前未曾留意的状态和变化,以及琢磨手机除了玩游戏、刷短视频之外的其他用途。
提及“乡村”,尤其是“山村”,人们常常谈起落后、贫穷、与世隔绝、留守儿童等问题,但谈到高村,徐佳表达更多的是它的美感、灵动,它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以及其间充满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儿童——这些描述构建出一个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高村的孩子是我见过的学习能力最强的孩子,执行力强、不拖拉,是由兴趣驱动的。”一讲到高村的孩子,徐佳总是止不住地赞美。但同时,她也提到了当地的客观环境:有至少1/3的孩子父母在外地工作,由祖父母辈照看;近年来村里的离婚率也不低,有的孩子是单亲家庭。在这种情况下,课后玩手机可能就变成了孩子们最常见的消遣。
一方面有感于孩子们童年生活单调、枯燥;另一方面,则发现他们对身边的自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徐佳决心为他们做点什么。
徐佳的理想是,以自然教育为媒,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让他们知道世界之大、世界之美,懂得生活中除了考试与电子娱乐外,还有无限广阔的山水。徐佳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就是源自儿时的经历。小时候,她跟着大人在夏夜去池塘边数青蛙、看萤火虫,一放假就去老家爬山摘野果……
将自然教育落地执行
徐佳说,高村旁边就是著名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意味着高村的自然环境也很棒,野鸟资源非常丰富。北京、上海的野鸟会每年都会专门组织科考团,不远万里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观鸟。
徐佳在高村扎根越来越深,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融为一体。
在那里,她被亲切地称为“小林”——这是当地孩子们给她取的昵称。过去,当地有些村民把鸟当作美味。现在,因为自然保护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打鸟的人越来越少,主动护鸟的村民在增加。
当然,徐佳在高村开展自然教育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以童行学院教师身份抵达高村时,徐佳讲授的并非自然教育课程,而是应当地校长要求改成了音乐课:她教孩子们跳舞、唱歌、玩乐器;课后,她会带着学生们去认识当地的花草鸟兽。
进入WWF环境教育注册网络之后,徐佳开始在当地推动“发现身边的自然”计划,将WWF环境教育课程引进高村小学。从2019年起,徐佳开始带着孩子们参与到“国际熊猫日”的网络联动,不仅开展课堂教学,还在村子里开展大熊猫保护宣传工作。
“跟家长不必说什么观鸟理论,只需说来观鸟就不容易近视,家长一下就明白了,带着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徐佳在高村推出了“观鸟课”,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还引起了其他老师的好奇心。
后来,徐佳应邀对四川平武县的20多位老师、100多个孩子进行了培训,甚至很多家长也会在周末、小长假、寒暑假参与观鸟活动。
“原来这些鸟儿这么有趣,这么重要!”“原来我们的家乡这么厉害!”从鸟类入手,以自然教育为媒,徐佳为当地孩子注入的不仅是善于观察美、保护美的灵魂,更有一份对家乡的认同感,以及对“乡村”本身的思考和理解。
在高村,徐佳将观鸟课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在讲授过程中,她善于采用分组游戏等方式引起孩子们的“玩儿心”、能够将知识讲授与课堂测试相结合,也会穿插一些其他知识——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可以在观鸟时脱口而出,说出它的英文名称。
高村对自然教育有着宽容与爱,徐佳和孩子们的探索之路也从未停歇。高村“龙猫”与“仓鼠”两位小朋友,因为她们在一条小路上发现了灰胸竹鸡,于是大家便用两位小朋友的名字为这条路命名——“猫和老鼠路”。
在徐佳的回忆中,孩子们对观鸟的热情很高,甚至去食堂吃饭排队时,都拿着鸟类图鉴认真背诵鸟的特点,还会拿着图片考排在后面的同学。
徐佳笑着解释,这是因为大家都想成为“高村野鸟会”的正式成员,而正式成员可以领到一副望远镜,这既是荣誉的象征,也意味着成为“正式成员”的孩子以后可以自己拿着望远镜,在家随时观察。
自然教育更深远的影响
近些年来,四川老河沟的自然保护成效有目共睹,高村村民的自然环保意识也在逐年养成,这些都是让徐佳感到非常开心的事。
由于高村地处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旁边,一直以来也会有许多的“梦幻联动”。在合作过程中,徐佳对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增添了许多敬意:有时候,他们要背着二三十公斤的物资上山,然后在山上度过两三天去完成任务,如搜查盗猎分子的痕迹、检查地面圈套、关注小动物们的活动情况等。
其实,这也会对当地孩子产生影响:一些巡护员是孩子们的亲人,护林员观念的转变也带动着孩子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当地的自然保护区也非常支持孩子们的自然教育,例如,提供资金采购书籍、器材等。
渐渐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亲近成为一种日常。有一次上课回来,孩子们围住徐佳,绘声绘色地描述刚刚飞进教室的一只红头长尾山雀。徐佳意识到,孩子们开始对野鸟有亲近感了——没有人想要把它赶出去,而是与它同处一个空间,相互不惊扰。
回家过年时,高村的孩子们还会给徐佳发来消息,分享自己的观鸟心得。“我今天看到了红尾水鸲,它在抖尾巴啦!”“小林,我又看到了灰胸竹鸡!”“我今天看到了斑头鸺公式!应该就是我们上次在‘小麂路’上看到的!”“今天看到了三只白鹭!” 即使徐佳不在场,孩子们、家长们、甚至当地的老师也会将看到的野鸟拍照发给她,这令徐佳颇为感慨:“这是很大的改变。以前大家在村里,不会觉得自己村子有什么不一样。但是现在村民会意识到,原来我们本地的自然资源这么丰富,野鸟这样形态各异。而且,大家再也不会把它们当作食物了,而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当成一个生命在对待,这就挺妙的。”
回想起孩子们第一次在“猫和老鼠路”上看到白鹭,孩子们超级激动,抢着问:“这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里的白鹭吗?”之前在课本上学到的诗句,如今在大自然里看到了。从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从想象到亲见的过程,这也是主动去发现的乐趣了。
在高村,徐佳将个人理想注入现实,也带着孩子们一起,把诗意的理念变成一次次鲜活的自然体验和自然保护的实践。
在聊天的最后,我问道:“您是将环保教育作为毕生的事业了吗?”徐佳回答道:“It’s definitely a part of me(这绝对是我的一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人能笃定地讲出自己的天职与使命——那意味着天赋、热爱与能力的完美结合。而对徐佳而言,无限广大的自然世界、充满灵性的孩子,都和她息息相关。未来,徐佳计划组建一个自然学校、创办一个乡村和城市的交换项目,让下一代孩子们看到更多家乡的丰富细节、更细致地发现身边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