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文明教育 >> 正文

在自然中感受城市之美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发布日期:2023-02-26    点击:

在自然中感受城市之美

——读《成都自然笔记》

作者:贾登荣 发布时间:2023226

《成都自然笔记》插图:樱桃树上的白头鹎

《成都自然笔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月出版

贾登荣 /

  成都,是一座烟火氤氲的休闲之城,同时又是一座满载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之城。这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成都自然笔记》,是由一批成都本地的自然爱好者共同完成的。他们或用文字讲述、或用相机记录、或用画笔描绘,将成都及周边地区那些盛开的花儿、起舞的鸟儿、活跃的虫子,分门别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从花卉虫鸟中,感受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让人们从奇趣自然中,领略这座雪山下的城市之美。

  《成都自然笔记》一书由“花伴蓉城、花香原野、花藏深山、水上舞者、林间精灵、空中霸主、蝴蝶蹁跹、儿时趣虫”8个部分组成,用生动的文字与照片,讲述了遍布在成都大街小巷、公园绿地、林间水岸、原野深山里的部分花、鸟、虫的物种知识。在花卉这一部分里,主要介绍了野迎春、玉兰、桂花、芙蓉花、银杏、蜡梅、酢浆草、鱼腥草、杜鹃花、珙桐、兰草等28种;在鸟这一部分中,则介绍了水禽、林禽、猛禽等23种,如青头潜鸭、夜鹭、黑水鸡、大红鹳、小鸊鷉、绿头鸭、燕子、红嘴相思鸟、杜鹃等;在虫一部分中,也介绍了20种,包括常见物种与珍稀特种,如凤蝶、天蛾、黑带食蚜蝇、胡蜂、蚕、萤火虫、天牛、蝉等。从这些介绍中可以看出,作为拥有2000万人口的城市,保存着生物的多样,回荡着原始的味道,洋溢着自然的野趣。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成都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让众多的花卉在这座城市扎根,众多的鸟儿在这座城市筑巢,众多的虫子在这座城市蛰伏。它们与人类一道,呵护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西南重镇,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惬意,让外来的游客深切感受,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应该说,《成都自然笔记》不仅仅是纯客观记录花鸟虫的生存状态,更是一本普及自然常识的科普读物。在文章“寻找真梧桐”中,作者李黎写道:在就读的中学操场边上有一排“法国梧桐”,但仔细探究,却得知“法国梧桐”并不是法国的,也不是梧桐。然后作者告诉读者,其实法国梧桐的真正名字叫:悬铃木。那是因为这种树上挂着“球”。挂一球的叫一球悬铃木;挂二球一组的叫二球悬铃木;挂三球一组的叫三球悬铃木。同时作者指出,悬铃木和梧桐不是一家人。前者属于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后者属于锦葵科梧桐属。通过作者的科普,估计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多年习惯称呼的法国梧桐,原来是天大的误会!在“从国槐到洋槐”一文中,作者林元亨写道:中国传统认知中的槐,其实是国槐。国槐树形高大,秀美挺拔,冠盖如云,可供遮阴纳凉,是国人喜欢的一种本土树种。国槐七八月开花,花粒较小,花呈淡黄色或黄白色,香味清香素雅。早在《周礼》中,就有种植槐树的记载。古人善于将国槐做成各式美食。槐树叶在魏晋时期就进入人们餐桌;从唐朝开始,还有一种叫“槐叶冷淘”的吃法,眉山苏氏兄弟都是“槐叶冷淘”的粉丝。作者接着指出,现在成都街头常见的,都是洋槐。洋槐一般四五月开花,成串连缀,花为白色,也有变种的红色,香味扑鼻。作者这一番梳理,让人明白了国槐与洋槐的区别,也算增长了知识。在“幸识珙桐”一文中,作者庄平写道,珙桐,别称鸽子树、手帕树、水梨儿,是中国特有的树种,它是距今6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的植物,其突出的特点是雌雄同株同花序。这种稀有的树种,如今在成都从彭州到邛崃的山地“华西雨屏带”都有分布。这样的介绍,不但让人认识了珙桐的特点,也让人们知道,曾经濒于灭绝的珙桐,在人们的保护下,又恢复了生机。在“杜鹃·子规”一文中,作者陈涛从扬雄的《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典籍中关于子规、杜鹃鸟的记载说起,指出古蜀文明中的子规就是我们现在的杜鹃鸟。接着又说道,杜鹃广布全世界,喜欢吃昆虫,属于森林、农业益鸟。在我国境内有16种杜鹃鸟,我们常见的一般为大杜鹃、鹰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其中,啼叫“快快布谷”的四声杜鹃就是指“望帝化杜鹃”中的子规。应该说,《成都自然笔记》一书收录的所有篇章,都具有传播知识、发挥科普作用的特点。

  《成都自然笔记》也是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散文集。通过作者娓娓讲述自身对博物的细心观察、在自然中的温馨体验,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与感染,从而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涌动建设和谐家园的念想。这本书的许多作者,都是大自然的“发烧友”。他们经常漫步公园,骑行林间,跋涉深山,蹲守溪畔,去观察自然界的一花一木、一鸟一虫,去体验花鸟虫给自己带来的快感;然后用优美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向公众分享这种美感。如这篇“阿拉伯婆婆纳:穿着蓝色条纹舞裙的救荒者”,作者写道:在成都广袤的原野上,无论是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还是城市花园里,总能见到成团成片匍匐散漫的小青草。早春二月,这片绿毯上便会如点点繁星般地铺满幽蓝色的小花,这便是阿拉伯婆婆纳了。阿拉伯婆婆纳的花实在太小,须得蹲下来,凑近了,仔细观察才得以欣赏它的美。长长的花梗顶着四片天蓝色花瓣,花瓣靠近花蕊处有一小片白色,花瓣上是别致的蓝色条纹。两个微微弯曲的雄蕊,头顶上的花粉好似戴着一顶毛茸茸的帽子,像极了一对穿着蓝色条纹舞裙的芭蕾精灵在草丛里翩翩起舞;有的雄蕊轻轻地靠向雌蕊,又似一对恋人依偎着在说悄悄话……一种普普通通的花卉,通过作者这段细腻又饱含情感的文字,让我们不但感受到阿拉伯婆婆纳的美妙,更滋生去认识一下阿拉伯婆婆纳的冲动!类似这样的有情趣、有温度的文字,在《成都自然笔记》一书中比比皆是。

  《成都自然笔记》一书图文并茂,全书配有200多幅花鸟虫等自然影像,以及一些博物绘画作品,生动直观展示了自然界这些精灵,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目睹这些灿烂开放的花儿、翩跹起舞的鸟儿、生龙活虎的虫子,如同与这些花卉、鸟儿、虫子同呼吸,共命运,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深情拥抱大自然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