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布苏保护区开展生态研学教育活动
作者:魏静 刘宏岩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0日
近日,吉林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和研学旅行活动,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文化知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研学助成长 筑梦向未来”的泥林行研学活动,开展了参观乾安泥林风光和博物馆、制作手工艺品、参加国学课堂等活动。
大布苏保护区具有开展生态研学教育的丰富自然基础。大布苏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西南部,以保护地质遗迹、化石产地、湿地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为主,保护对象丰富。这里有国内唯一的大面积潜蚀地质地貌景观—乾安泥林;有省内唯一化石产地馆藏博物馆——泥林博物馆,是国家重要化石产地,共发掘披毛犀、猛犸象、原始牛等23种古生物化石共计655件;这里有东北最大盐碱湖—大布苏湖,有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有鸟类157种、植物288种。大布苏保护区被评为国家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吉林省首批普通高中综合评价社会实践基地、地学科普研学营地、吉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乾安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大布苏保护区为生态研学教育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研学教育启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培训研学教育师资,研发研学教育课件,布置研学室内外场所。大布苏保护区邀请吉林省林科院、吉林省湿地学会、吉林大学、东北师大、东北地理所的专家学者教授,线上线下讲授课程达68学时,让员工们深度掌握地质知识、湿地知识、化石知识以及《千字文》文化。挑选12名员工组建研学师资团队,聘请了地质、湿地、古生物化石、鸟类以及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教授示范讲解专业知识和讲课技巧,聘请拓展训练的教师来实地操练培养拓展训练的教官,到吉林大学、雕塑厂家和农户家里学习拓字、制作植物标本、动物雕塑、绘画、制作手工豆腐等相应的技术。
大布苏保护区打造了生态研学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泥林的资源禀赋,规划了人文科普区、人类进化区、生物演化区、地球科普区、湿地科普区、文物保护科普区和鸟类栖息地保护等七个科普区,总面积达 23.64万平方米;建设了化石发掘地、泥林景观地、自流泉流淌地、植物识别地、观鸟地以及湿地等6个自然课堂;布置了远古生灵、鸟语花香、国学殿堂、童心绘梦、传统工艺、科技之光、躬行实践、四大发明等8个研学课堂;以地质地貌、湿地生态系统、古生物化石、传统文化、农耕文化这五大板块为主,开发了40个生态研学课件。
吉林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学教育科科长董平说:“目前,大布苏保护区正式拉开研学旅行和生态科普教育的序幕,师资团队打造基本成形,研学场地规划建设基本完成,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初具规模,能够满足生态研学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