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翠云廊,这所乡村小学编了一套校本课程读本
记者:王琳琳 发布时间:2023年8月2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让这个坐落于剑门关附近,有着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的古蜀道重要路段,成为众人瞩目的所在。
而在翠云廊仅有一公里的地方,有这样一所乡村小学,为了保护古柏,积极弘扬、传承翠云廊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将翠云廊写进了校训,写成了校歌,甚至还精心编制了一套校本课程读本——《翠云廊》,活跃使用在全校1—6年级的课程体系中。
这所学校就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汉阳小学。随着翠云廊的瞩目,记者关注到了这所将传承以翠云廊为核心的绿色生态文化刻进骨子里的乡村小学。
位置得天独厚,使命油然而生
距翠云廊景区1公里,对于汉阳小学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翠云廊参天古柏连成的绿意,是学校天然的温度调节器;意味着风吹过的翠云廊的沙沙树响,是学校最美的背景音。
也正是因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传承以翠云廊为核心的绿色生态文化,成为汉阳小学油然而生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就在翠云廊旁,传承翠云廊绿色生态文化,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汉阳小学校级领导周林和说。
为何翠云廊如此特别?
原来,这里有“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奇观,有动辄上千年、甚至两千多年的古柏,尤其是这颗蜀道上的明珠,背后蕴藏着我国劳动人民“代代种、时时护、人人护”的历史智慧和成功经验,展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
古柏苍翠,绵延百里,生长千年,弥足珍贵。
也正因为此,2017年,周林和在研究构建汉阳小学校园文化时,提议以翠云廊为背景,以“传承绿色文化,彰显生命价值”为主题来建构校园文化。
据了解,当时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周林和主张用“绿色舞动世界”作为校训。但其他同志说,一个农村小学,用“舞动世界”太大了,这才改为“绿色伴我成长”。
经进一步研究、挖掘,如今,汉阳小学校训提炼为“守正质朴,笃行致远”,但绿色文化作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早已流淌在汉阳小学的血液里。
主动申请资金,编写校本课程读本
校园文化的框架搭起来了,但要建设却困难重重。尤其是载体的设计和运用,更为关键。
2019年,唐剑峰到汉阳小学担任校长,得知了校园文化建设背后的挑战。恰逢此时,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征集生态环保公益项目,汉阳小学得知后积极联系申报了《农村小学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和利用》,并获批通过。
经学校研究讨论并通过后,周林和领衔开始着手研究并编写校本课程读本《翠云廊》。
编写的过程困难重重。做此项工作时,时值暑假,但启动时间却不能耽搁。更关键的是,编写校本课程读本涉及许多专业知识,而学校大部分教师不具备编写校本课程读本的能力和经验,因此难度很大。
但是汉阳小学的领导们认识到了校本课程读本的重要性。校本课程读本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校本课程读本的建设和学习,可以向师生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等,进一步落实和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
好在,周林和长期以来坚持掘问教学研究,利用二三十年的研究经验和众人的共同努力,历时七个月,挤干了所有休息时间,上网学习、认真思考、构建模块,最终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并联系实际,《翠云廊》校本课程读本顺利编写完成。
读本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以“绿色文化”为主题,以坚持弘扬翠云廊“三国文化”和“绿色文明”为原则,共分为三大部分——“小文章大环保”“翠云廊古柏保护”“我会当导游”等。
弘扬传承文化,教书育人百年
校本课程读本编写完成,仅仅是绿色文化走进课堂的第一步。
引入课程体系并长期坚持,更为关键。据了解,学校将《翠云廊》校本课程读本作为学校课外教学体系的一环,安排了任课教师,每个班每周1课时。一直沿用到现在,六年来从未间断。
他们会通过黑板报、宣传条幅等形式,对翠云廊古柏保护进行宣传;会发挥学校广播、展板、橱窗等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关翠云廊知识的渗透教育,逐步提高学生保护古柏的自觉性;还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进行《环保法》知识的讲解,增进大家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除了理念上的培育,他们还注重行动上的落实。据了解,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我为翠云廊做点事”主题活动、“我爱翠云廊”系列主题活动等。
如“我为翠云廊做点事”主题活动,就包括“我是翠云廊宣传员”“我是翠云廊美容师”以及植树认养等,把翠云廊古柏和传奇故事通过书信、网络、口头讲述等方式介绍给亲戚朋友,利用社会实践课,清除翠云廊及周边垃圾,让翠云廊更加美丽。
可以说,从一本书出发,《翠云廊》校本课程读本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书籍本身,而成为汉阳小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一个符号、一个代表、一个平台。
据了解,为了更好弘扬翠云廊绿色生态文化,汉阳小学已经编写了情景剧,准备开学后组织编排,利用黄金周、小长假到翠云廊去演出,加大对翠云廊的宣传力度。同时,学校还设想将劳动教育与生态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
一颗颗绿色的种子,正在翠云廊这片土地上展现着勃勃生机。